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刻不容缓

读特记者 罗世伟
2020-01-10 19:00
摘要

正值深圳“两会”,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也成为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隐私权遭侵犯、个人信息泄露等情况给社会大众带来极大困扰,强化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正值深圳“两会”,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也成为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加快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刚在微信聊天,就收到广告推送”“家用摄像头被非法破解”“常常接到楼盘、保险、贷款、商业等推销电话”……在互联网和智能互联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尤其严峻。

“尽管公民饱受个人信息被泄露和被非法提供的困扰,但实际上大量侵犯个人信息安全的行为很少得到追究。”市人大代表张丽杰表示,目前刑法上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不足,相应的惩罚力度不够,企业违法成本低。另一方面,举证个人信息泄露有一定难度,公民报案动机不强。她呼吁,出台专门的法律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在立法上精准打击、规制,同时加大执法力度。

重视生物识别信息保护

“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连出门买菜、上厕所都可以使用人脸识别了。”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感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治理问题。市政协委员徐先林指出,当前人脸识别技术滥用问题突出,我国有关生物识别技术的法律规定显得过于宽泛,仍然存在很多漏洞。

“尽管《网络安全法》明确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纳入个人信息范围,但对于信息的使用、存储、运输、管理仍需进一步细化。”徐先林建议,司法部门和政府应重视对生物识别信息的保护,建立人脸识别网络和信息安全监管体系,鼓励政府与人脸识别龙头企业合作推进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建立个人影像数据管理机制,强化网络安全保障。

要“智慧”,也要安全

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就“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助力深圳城市建设发展”建言献策。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信网络等词汇频频亮相。

“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在建设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时应该将信息化水平提升到安全的高度。”市政协委员孙国瑜指出,网络数据中大量的个人信息,可以关联分析和挖掘出公民个人身份、账户、位置、轨迹等敏感或隐私信息,使得对大数据的采集和利用很容易侵犯公民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他建议,政府在利用大数据进行社会和经济管理时,应重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工作,加强数据中心的软硬件建设,切实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见习编辑 许舜钿

(作者:读特记者 罗世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