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在探索发展‘飞地经济’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深汕特别合作区(下称深汕合作区)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建议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系统探索‘飞地经济’新模式,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议进一步健全‘飞地经济’模式,培育先行示范区新增长极。”“深汕合作区要高标准开发建设,实现与深圳的一体化发展,打造滨海城市建设的新样本”……正在召开的深圳两会上,深汕合作区这片创业热土成为与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之一,大家从不同的维度,剖析深汕合作区的优势与潜力,共同为其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建言献策。
深汕合作区起步区
为深圳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支撑点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指出,深圳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机遇,增强核心引擎功能,创新完善、探索推广深汕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我们认为,加快推动深汕合作区高质量发展,是深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圳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创新实践。” 长期关注深汕合作区发展的致公党深圳市委会今年带来了《关于健全“飞地经济”模式,培育先行示范区新增长极的建议》。
智慧海港
致公党深圳市委会副主委、市政协委员叶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关于健全“飞地经济”模式,培育先行示范区新增长极的建议》凝聚了致公党深圳市委会的集体智慧。深汕合作区拥有468.3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152平方公里的海域,作为深圳第“10+1”区,它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飞地,也是一张可以绘就最新最美图画的白纸,潜力无限,是深圳未来发展,特别是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过去的一年,深汕合作区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同时,其也面临着管理体制与政策体系仍待完善、营商环境和基础设施有待优化等方面的困难。
致公党深圳市委会建议,要凝聚各方认识,推动深汕合作区与深圳一体化协调发展;理清主体权责利关系,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包括推动体制机制调整到位,协调省人大加紧出台《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构建高质量产业示范区。首先,在公共服务方面,借鉴深圳优势与经验,着力改善深汕合作区政务服务效能等短板。其次,加快深汕合作区产业园引入与配套建设,打造深圳市高科技成果转化和生产制造基地。聚焦先进制造业、新能源、人工智能、医疗数字机械、机器人等细分产业,大力引进 “高精尖”“500强”企业,精准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时,推动专业人才培养,引进高等职业院校、科研院所落地办学,按照产业需求调整地方院校专业设置。此外,大力完善该区交通体系、水电气、医疗、住房等基础配套设施。
系统探索“飞地经济”新模式
深圳港小漠港区一期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完善大湾区至泛珠三角区域其他省区的交通网络,深化区域合作,有序发展‘飞地经济’。 ”市政协委员林晓辉认为,深汕特别合作区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应当系统探索“飞地经济”新模式。他建议通过做好顶层设计、专项战略、考核机制、融资、住房保障、交通配套等工作,更好地探索完善“飞地经济”新模式,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促进大湾区内兄弟城市发展,实现飞地模式的先行示范,“特别是要结合‘双区’驱动的国家战略,以及深圳产业发展、地理交通等因素,综合制定全面推进‘飞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战略,指导‘飞地经济’发展,让‘飞地经济’更为有序,更可持续。”
时刻“望鹏”打造深圳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揭牌一年来,该区全力以赴推动重点项目集聚和建设。截至目前,深汕合作区已供地项目89个,82个来自深圳,计划总投资49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900亿元。目前,已投产项目26个,去年新投产项目是历年最多的一年,产业洼地正迈向产业高地。与此同时,住房、医疗、教育、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速推进。单以住房为例,开元小区、创业村人才住房项目投入使用,深耕村等四个人才住房项目全面开建、可提供10507套住房,临安里等大型安置区建设加快规划设计。去年底,该区正式发布了“双六十”人才保障体系,到2035年建设保障性住房23.84万套、商品住房16.28万套,可满足一百多万人口的宜居需求。宜业宜居宜游深汕的蓝图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全国最大的机器人小镇——深汕湾机器人小镇
“深汕合作区坚持以‘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平台带动、产城融合’为发展思路,以‘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智慧+运用’为发展模式,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奋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粤东沿海经济新中心、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产耀东表示,深汕合作区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战略部署,突出宜居优先、以人为本,时刻“望鹏”,在深圳深入实施 “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中,奋力当好东进战略的尖兵,切实把这座新城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打造为深圳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为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贡献深汕力量。
见习编辑 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