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大常委会2019年工作亮点回眸:不负人民重托,不辱时代使命

读特记者 李舒瑜
2020-01-08 09:30
摘要

市人大常委会紧扣改革需要,及时梳理出一批需要提请全国人大、国务院暂时调整或者停止适用的法规目录清单,并积极争取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深圳运用经济特区立法权就重大改革事项进行专项立法

为垃圾分类立法,为物业管理立法,为股份合作公司立法……高质量立法有力地推动发展、回应民生诉求。

专题询问“四个千亿”政策执行情况,推动各区报告国有资产“家底”……监督工作更具刚性、更有力度。

今天,深圳市六届人大八次会议正式开幕了。回顾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化一线意识,坚持一线标准,发挥一线作用,交出了一份恪尽职守的履职答卷。

市人大代表就“便民医疗”问题约见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

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

厨余垃圾要拆袋定时定点投放,住宅区楼层的垃圾桶撤掉了……去年底,随着《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获通过,市民倒垃圾的习惯也正在逐步改变。

“一开始觉得分类有点麻烦,后来习惯了就觉得挺好。特别是楼层撤桶后,卫生环境更好啦!”作为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梅林一村居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深圳日均产生垃圾超过2万吨,现在的垃圾处理设置远不能满足需求。通过立法推进垃圾减量分类,是破解“垃圾围城”的必由之路,逐步得到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立法有温度,民生总关情。包括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在内,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人民群众所盼所需,用完备的法治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

“等个公交车也要吸二手烟!”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控烟方面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升级”了《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一方面,进一步扩大禁止吸烟的场所范围,公交站台也禁烟;另一方面,突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中小学50米范围内不得销售烟草制品,并将电子烟纳入控烟范畴,有力地降低了烟草对市民的危害。

中小学生由于缺乏自制力,在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时,容易沉溺其中无法自拔。一些学生甚至在课堂上也偷偷打起游戏来,让老师很伤脑筋,学校收缴手机又缺乏法律依据。去年,市人大常委会修订了《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条例》,专门规定,中、小学校可以限制中、小学生在教学区域进行非教学用途电子游戏活动,否则,学校可以代为保管手机、平板电脑等相关电子设备。

我市各级人大代表在污水处理厂调研。

突出立法“变通”,紧盯“痛点”“堵点”

突出立法“变通”和创新,聚焦影响我市改革发展的堵点、痛点和民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发挥特区立法权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方面的优势,这是过去一年深圳立法的一个鲜明特点。

随着我市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社会加速转型,愈来愈多的矛盾纠纷从小区物业管理中爆发。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获通过,降低业委会成立门槛、明确共有物业范围、授权安装摄像头监控高空坠物……种种长期困扰小区居民的难题,都有针对性解决的举措。特别是条例大胆创新,解决了业主大会不能开设独立账户的难题,让业主将“钱袋子”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拥有主动权、实现当家作主。

深圳的1000多家股份合作公司如何打破发展困局,向现代化企业转型?去年出台的《深圳经济特区股份合作公司条例》从破除股权僵化到完善公司内部治理,出台一系列全新规定,为股份合作公司改革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支持深圳根据授权对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变通规定,赋予深圳立法巨大的探索空间。市人大常委会紧扣改革需要,及时梳理出一批需要提请全国人大、国务院暂时调整或者停止适用的法规目录清单,并积极争取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深圳运用经济特区立法权就重大改革事项进行专项立法。这意味着,今后深圳这片立法的“试验田”将为全国创造更多的经验。

专题询问“问”出成效,执法检查“利剑出鞘”

深圳去年花500亿治河,如何确保这巨额的资金都用在“刀刃”上?从2018年起深圳5次降电价,为什么部分企业感受不到?

专题询问是人大行使监督权的重要手段之一。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常委会会议期间组织两场专题询问,聚焦黑臭水体治理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四个千亿”政策执行情况。常委会委员们提问一针见血,不留情面。政府职能部门直面问题,诚恳作答。这两场询问都“问”出了成效,推动了相关问题的解决。目前,深圳水环境迎历史性转变,159个黑臭水体全部达到不黑不臭。

一年来,包括专题询问在内,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市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打出一套有力度、有实效的监督工作的“组合拳”。

人大执法检查是保证法律得到有效实施的一把利剑。深圳科技创新还有哪些短板?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到位了吗?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启动对《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和《深圳经济特区食品安全监督条例》两项法规的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由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分头带队赴各区进行,检查方式除了实地检查、座谈交流外,还有问卷调查、网上征求意见、暗访等等,此大规模、全方位的执法检查,在市人大常委会历史上并不多见,有力地推动了法规落地生效。

直面问题,敢于碰硬,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提升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比如,去年初全市各地道路反复开挖问题引发人大代表的关注。多名代表提交建议,呼吁加大科学统筹,避免道路反复“开膛”。市人大常委会将这些建议合并成为重点建议,交市政府办理。在人大的推动之下,去年,我市的道路开挖项目减少了2000多项。目前,全市涉路工程计划管理信息平台已搭建完成,今年的道路挖掘计划要在统一的平台上申报,统筹实施。

替老百姓管好“钱袋子”是人大的重要职责。去年,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新系统上线了,每一笔资金都可以追溯到预算收入的来源和支出的去向;继续推动国有资产“账本”的公开,在摸清市属国有资产“家底”的基础上,建立区政府向本级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使全市国有资产都置身“阳光下”。

重大事项决定权脱虚向实 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探索设立独生子女护理假、实施长期护理险;2019年底前全面消除黑臭水体,2020年全面完成污染防治攻坚任务……

养老和生态环境保护都是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去年,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的决定和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以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形式,提出我们这座城市未雨绸缪“有备而老”的一系列新举措,明确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

人大常委会重大事项决定权被誉为“最具权力机关性质的权力”,是最具法律权威的决策形式。然而长期以来,在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中普遍存在着重大事项决定权使用频率低、使用范围窄、使用意愿弱、使用效果差等问题,与立法权、监督权、人事任免权相比其行使较为薄弱。在深圳也存在着程序性的决定决议行使得多、主动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较少、部分领域重大事项决定权未行使等问题。

此次就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和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决定,是市人大常委会提高重大事项决定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使人大常委会重大事项决定权脱虚入实的积极尝试,是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探索和实践。

大兴学习之风,不断探索履职新形式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大兴学习之风,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筑牢思想基础,不断探索履职新形式。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带头加强学习,每次召开党组会议时都将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中央重要文件精神作为第一项内容,并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来。

每次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都举行专题讲座,邀请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为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上课”。大湾区、科技创新、水污染治理……这些主题紧扣深圳发展,提高了委员们的履职水平。授课的老师不一定需要外请,人大代表中聚焦各方面专业人才,去年起每季度一期的“人大代表大讲堂”,就是请代表当老师,相互授课,不仅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也展示了代表的风采。

为了贯彻落实先行示范区《意见》,围绕人大工作“在十个方面如何当好先行示范”的主题,市人大常委会还在全系统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提高”活动,召开座谈会、学习成果交流会30多场,共征集到各级人大代表和人大机关干部撰写的意见建议1000多篇。其中一些建议成为人大工作的新举措。比如,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文智在座谈会中就作了《加强人大任命干部依法履职情况监督的思考》的发言,建议市人大常委会每年有计划地选取20%部门主要负责人在人大常委会上作依法履职情况报告,确保一届内每位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都要向人大常委会作一次口头报告,以解决当前人事任免存在“重任命轻监督”现象。根据这项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职情况监督办法,并拟于今年启动实施。可以预见,随着各项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市人大常委会将有更多的新探索、新举措,推动我市民主法治建设步伐不断向前。

编辑 陈冬云

(作者:读特记者 李舒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