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房涛:成立粤港澳慈善联合组织推动大湾区社会治理

读特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石薇
2020-01-07 20:06
摘要

慈善,可以是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基层治理的一个核心柔性引擎,是理解“粤港澳大湾区”共建共享共治理的一把全新的钥匙。

“慈善,则可以是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基层治理的一个核心柔性引擎,是理解‘粤港澳大湾区’共建共享共治理的一把全新的钥匙。”在深圳市政协六届六次会议上,深圳市政协常委、深圳市慈善会执行副会长房涛表示,慈善组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构建社会服务与沟通对话的平台重要作用,她呼吁成立粤港澳慈善联合组织推动大湾区社会治理。

深圳市政协委员房涛。图片来源于网络

房涛表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位置,而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机遇,也提出更高要求。粤港澳大湾区慈善事业发展走在全国前沿,在社会治理层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目前大湾区在科技、经济方面的交流已经走在前面,但社会服务方面的交流还不足够,希望能有更多连贯性、系统性的社会组织间的培训交流,促进社会治理的改革创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层面,社会组织间的协作联动发展仍存在诸多不足:一是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组织野蛮生长,有待统一的正面的价值观引导;二是粤港澳三地社会组织的管理部门,组织、人才和业务等各自为阵,行业发展缺乏联动;三是粤港澳三地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的专业性上,机构缺乏系统化现代化的管理。

针对众多不足,房涛建议通过三个措施成立粤港澳慈善联合组织推动大湾区社会治理。“第一个措施是经深圳提出,由粤港澳三地具有行业号召力的慈善机构共同发起,联合打造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慈善共同体;措施二是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慈善共同体的党建领导力,聚焦慈善价值观和社会工作的传播,以慈善价值观教化和解决粤港澳社会教育问题;措施三是联合港澳地区社会组织,通过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慈善年度盛会,推动慈善行业作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倡导用善治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治理。”房涛表示,推进大湾区融合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社会治理,应该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为价值导向,而社会治理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题中之义,是契合大湾区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见习编辑 关越

(作者:读特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石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