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美文198期【散文】王国猛 | 母亲
王惠平
2019-12-03 17:11



母亲

作者  王国猛   朗诵  蓝予


母亲这个名字,庄严肃穆、饱含深情,任何时候、任何场景,听了都让人耸然动容、内心柔软。回忆带着心酸、美好夹着沧桑、自豪伴着愧疚,总之,母亲一词,总让我们心情不平静,灵魂受拷问。每个人都有母亲,容貌身份性情不一,共同的是呵护惦念慈祥,经久的情,永远的爱,今古一致,中外相似。

母亲是最牵挂我们的人。即使我们在别人的眼中一钱不值,但在母亲的眼中却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最重要的人。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是否成功,母亲的目光和心思都集中在我们身上,从来未曾废离。唐朝孟郊有诗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把母亲对游子的深情写得深入骨髓,千古不易。让所有的游子对母亲心存感激,常怀愧疚。在这个世界上,也只有母亲,对我们会无微不至、嘘寒问暖,没有时空之隔。清朝蒋士铨有诗云: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怨风尘。只要我们健康平安,母亲必然欣喜异常;一旦稍有不顺,哪怕瘦了一点,母亲也会心疼不已,恨不替我们受过。“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母亲对我们的牵挂关爱,穿越千山万水,牵动我们的情丝,温暖我们的心灵,成为我们抵挡风霜的武器,战胜失败的力量。

母亲是家成为家的支柱。母亲在,才有家。母亲不仅维持好家的日常模样,更营造好家的精神归宿。我们从小的衣食住行,教育健康,无不凝聚着母亲的心血。平日里繁琐的家务,危难时揪心的担忧,都落在母亲的肩头。我们在母亲苦心经营的家的港湾中成长或者疗伤,然后蓄势待发,展翅高飞。即使我们已走向成熟,独立于社会,只要想到母亲,我们就有家的概念,家的温暖和回家的冲动。

母亲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在历史的长河中,代代不乏伟大的人物。然而毫无争议的伟大人物就是母亲,母亲不是指某个人,而是一个群体形象。汉朝刘安说:“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母亲对孩子,从来都是倾力付出,不计回报。只要有好的物质条件,母亲都是优先考虑孩子。一旦碰到灾难厄运,母亲一定挡在孩子的前面。

是的,母亲必将是我们最思念的人。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与母亲的尘世缘分终要结束。母亲走了,但我们永远会回忆母亲匆忙送我们上学的情景,我们回忆母亲送我们去医院看病时的焦急神情,我们回忆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身影。我们脑海中闪现母亲满是皱纹的脸,风中舞动的白发,热切盼望的眼。还有见到我们时的释然,目送我们离去时的惆怅。我们咀嚼每个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某个下午不太愉快的对话,或者某个周末轻松的笑语……

思念母亲,注定要推动我们情感浪潮波澜起伏,必然要引导我们回首岁月温柔时光。母亲,以及她的一颦一笑、一喜一忧,无处不在,在记忆深处、在情感深处、在内心深处,直到永远。

(以上图片蓝予提供)

作者简介


王国猛,男,古代文学硕士,创意写作博士在读。现在深圳工作。曾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领略了世界屋脊的自然面貌,也探索了地壳碰撞后的深层奥秘,河山满视野,天地入胸怀。后到深圳工作,见证了深圳日渐繁华,走过了青葱岁月。早期有诗歌散文散见于报刊杂志,撰写各种调研文章、通讯报道、文字材料数百篇。对传统文化用力较深,完成了部分论文。有书籍《朱熹理学与陆九渊心学》、《今日方知我是我》出版。

朗读者


蓝予,本名王惠平,深圳特区报新媒体《读特》“聆听美文”栏目的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深圳市作协理事。现已出版一本长篇小说《苏醒》、五本散文集《得闲来叹茶》、《人与动物的距离》、《转身回眸》、《心灵的故乡》、《柳黄霜白时的背影》等。一本《蓝予国画作品选》。

监制:夏岩青  录制:杨义  编发:读特APP   点本文右下角:下载读特客户端收听。

如果您喜欢《聆听美文》,请给我们投稿,加微信:251330018

(作者:王惠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