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万物之美 体验知行合一 !梅山小学开展博物启蒙课
南方教育时报记者 邹晨璐 通讯员 钟丽丽 邬玉婷
2021-06-15 08:00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那曼妙唯美的意境活脱脱地呈现在眼前,仿佛时光倒流,昨日重现,令人感慨唏嘘。大自然才是文学艺术的根源。”这段对《诗经》的感悟,源自梅山小学近日开展的博物启蒙课程之红树林实践活动,是梅山小学师生的心声。

坐落在梅林山公园里的梅山小学,一直以来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博物启蒙课程。老师们不仅成功申请了《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博物启蒙课程研究》市级重点课题,还计划与红树林基金会合作共建“博物启蒙教育基地”。

走进海上“森林”

以红树林的生态探究为主的实践课,是本学期博物启蒙课程的重头戏。活动前,学校就以班会课、科学课、美术课为主阵地开展了课堂学习,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活动方案,给学生科普相关知识和户外学习的常识。随后,学校按照活动方案开展户外学习与实践,保证每班至少一个下午的实践活动时间。值得注意的是,活动前老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学习前的表达测试,留存第一手资料便于在过程中进行评价。

活动当天,4—6年级的学生前往红树林公园,开展红树林湿地博物学习。进入湿地保护区后,红树林基金会的老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份非常实用的学习资料包,有活动路线图、任务打卡单、放大镜、折叠坐垫等,还提醒学生喷驱蚊水,准备工作细致入微。学习初始,带队老师向学生介绍了保护区情况和活动路线,带领学生认识海岸卫士的主要特征,并发布探索任务。

随后,老师带领学生走进海上“森林”,欣赏红树植物与潮间带之美,完成探寻海岸卫士打卡任务。学生在实地观察中,认识到保护区是红树植物及潮间带动植物的重要家园,了解到潮间带环境为红树植物的生长提供了空气、水、营养物质和适宜的温度等知识。

实践活动结束后,老师们再次进行表达测试,让学生各抒己见。前后两次表达测试的对比,展示了学生们实践学习的成果。从中不难发现,学生们对于红树林湿地保护区的印象更为深刻,也认识到维护红树林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加深了保护红树林湿地的意识,逐步形成人地协调观。

引导学生乐学会学

梅山小学的博物启蒙课程,主要在4—6年级不定期开展。在该课程中,师生走出课堂,置身大自然,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在户外实践学习,达到博物启蒙教育的目的。课程不仅让学生感受自然万物之美,更收获了一种知行合一的沉浸式学习经历。

“学校发挥地理资源优势,以儿童水墨画博物启蒙和基于项目式学习博物启蒙两个传统优势项目先试先行,形成了以博物启蒙教育为特色的课程。”该校副校长李忠彬认为,在学校教育中,博物启蒙的应用场景十分丰富,但学校的教育资源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找准切入点就显得十分重要。

该校校长刘东风表示,始于2019年的博物课程,源自学校早些年的“学科+”理念,即课程综合化理念之下的学科融合。“在这种课程形态中,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项目式学习,不仅使问题得以解决,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刘东风说,学校还将对这一课程形态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但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爱学、乐学、会学的品质,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

(来源:南方教育时报)

编辑 昌慧 审核 汪新林

(作者:南方教育时报记者 邹晨璐 通讯员 钟丽丽 邬玉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