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之走进毕节 | 增强“造血功能”,产业帮扶引来“源头活水”
读特记者 陈智军 王莉英 焦子宇/文 李忠 郑蔚珩/图/视频
2019-10-31 07:20

印象中的贵州毕节市山高路远,但采访组一行从深圳搭乘南航航班,不到两小时就降落在毕节飞雄机场。

飞雄机场起降繁忙,除了周六,每天都有往返深圳的航班,再加上四通八达的公路和铁路网络,如今的毕节,关山阻隔已成历史。

毕节市副市长李玉平说,毕节交通“飞起来”,离不开深圳的功劳。深圳-毕节航线的开通,就是深圳市大力协调南方航空公司的结果。

深圳和毕节,不仅心灵相契,距离也相近了。

深圳帮扶20多年来,心系毕节试验区产业发展,不断加大经贸交流合作力度,拓宽帮扶渠道,增强毕节“造血功能”。在深化“毕电送深”项目、促进产业转移承接、扩展农超对接渠道上,深圳着力甚深。深圳和毕节的产业帮扶合作,结出丰硕的果实。

“毕电送深”互利两地

深圳的万家灯火、流光溢彩,流淌着毕节的能源“血液”。

贵州是南方能源大省,毕节又是贵州的能源大市,在电力生产方面具有“水火并济”的独特优势。2012年,深圳市将“毕电送深”纳入对口帮扶计划,明确以推动国电织金电厂直供深圳送电项目为突破口,促进双方能源合作。

由此,织金电厂每年30亿千瓦时的电量,通过一条条高压输电线,输送到深圳。毕节的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

毕节市发改委副主任李嵩告诉记者,“毕电送深”项目是深圳对口帮扶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项目,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深化毕节和深圳扶贫协作工作,两市都希望在“毕电送深”项目上能有更大的合作和突破。

李嵩透露,今年5月,两市相关部门就“毕电送深”电价调整、电量调增和设立“毕电送深”教育卫生发展基金等事宜达成了初步意见。提出在现有30亿千瓦时电量的基础上,每年新增30亿千瓦时电量。在新增的电量中,每送电1千瓦时由深圳市补助一定金额,建立“毕电送深”教育卫生发展基金,专项用于毕节市村级卫生室、乡镇幼儿园建设等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助推毕节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

“相信在两市的努力和上级单位的支持下,‘毕电送深’项目一定会实现更大的合作和突破。” 李嵩对此信心满满。

毕节年轻人在家门口就业

毕节金海湖新区工业园区,贵州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偌大的车间一片繁忙,工人们正在分工忙碌锂电池的焊接、包膜、压芯等工序。

生产线上的年轻人,前些年只能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如今在家门口就转换成熟练的产业工人。

包装车间组长张启梅很满足现在家门口就有这么好的工作机会, “我在这儿工作3年了,一个月收入5000多元,和以前外出打工挣得差不多。但这儿离家近啊,下了班就能回家,工作家庭两不误!”

贵州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深圳贵航电子有限公司入驻园区专业从事锂电池的开发、设计、生产和服务的制造型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4年来,已经提供了500多个就业岗位。”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毕节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优势是深圳所缺乏的,公司入驻毕节产业园区,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既为新区脱贫攻坚贡献了一份力量,也壮大了企业竞争力。

在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这家深圳企业和入驻的其他10家深企一道,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

在贵航公司的牵引带动下,贵州金沃新能源、贵州图腾、贵州鼎等一批深圳锂电池企业纷纷入驻,与园区的其他20余家企业共同形成了较完善的锂电池产业链,锂电池产业已颇具规模。2018年园区锂电池产业产值达到18亿元,日产各类锂电池120万只以上。

近年来,毕节市在深圳举办了多场投资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据统计,深圳市企业在毕节共投资项目74个,投资总额近37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06亿元,完成生产总值46亿元,上缴税费3.8亿元,解决就业近6000人。

毕节市扶贫办主任颜岭表示,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毕节支持深圳企业在毕节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在产业转移承接方面,可以采取援建、股份合作、产业招商等模式,共建产业园区,推动深圳的劳动密集型、生态环境型企业向毕节转移。

“乌蒙山宝”摆上市民餐桌

深圳市民的菜篮子里,放进了越来越多的乌蒙山土鸡蛋。

这一枚枚来自大山深处的土鸡蛋,母鸡吃草虫,饮甘泉,形成专属的“毕节味道”。而深圳市民吃来全不费工夫,农批和超市都能买得到。

这得益于深圳和毕节的农超对接帮扶合作。

地处乌蒙山腹地的毕节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土壤无污染。这里出产的天麻、洋芋、核桃、萝卜、辣椒等农特产品尤为知名。但长期以来由于生产规模小,品牌意识不强,更因以前交通闭塞,难以走出大山为外面的世界所认识接受。随着交通物流问题的极大改善,如何走出去占领市场成了毕节农产品的首要问题。

据毕节市商务局副局长王显斌介绍,近年来,在深圳市的大力帮扶下,毕节农产品先后进入了深圳海吉星市场、华润万家、美菜等主要市场。在深圳宝安区,还成立了贵州毕节绿色农产品美菜深圳集配中心,深圳华润万家为毕节建立农产品消费扶贫专区30个,这些帮扶措施使得毕节农产品销售渠道更加畅通。

深圳对毕节农特产品“走出去”的大力扶持,毕节珍好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谌放感受最深。

2014年,毕节市推出全省第一个农特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并授权贵州省毕节珍好农产品开发责任公司对品牌进行统一运营。通过精心评选,79家企业生产的113个产品获得“毕节珍好”品牌使用权,涉及茶叶、辣椒、蔬菜、经果、粮油、畜牧、中药材七大类。

谌放表示,“毕节珍好”品牌是毕节市政府打造的公共品牌,相当于政府为贴牌农产品担保质量。贴上“毕节珍好”标签的农特产品,代表毕节的农产品质量,也是让消费者的信心保证。“毕节珍好”产品优质,但如何能拓展更畅顺的销售渠道是当时摆在面前的难题。

深圳及时伸出帮扶之手。深圳市领导亲自出面协调,海吉星农贸批发市场欣然应允免费提供销售场地, 让“乌蒙山宝·毕节珍好”旗下产品在深圳重要的批发市场落地。

谌放十几年前曾在深圳创业,对深圳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说起深圳对“毕节珍好”产品的支持,连连表达感谢。在海吉星和华润万家的销售平台立足, “毕节珍好”产品现在在深圳市场的销售额已占到总额的三分之一。

而毕节市加入“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品牌战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上万个,拥有成员58万多户,带动上万户贫困户脱贫。

2018年,毕节销往深圳农产品3300吨,金额3100万元。主要产品有鸡蛋、大白菜、莲花白、白萝卜、苹果、辣椒、酒。深圳通过消费扶贫,大力扶持毕节农业发展,成为帮扶工作的重要抓手。

毕节深圳农超对接也促进了毕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支撑。

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龙塘村:

农宅变民宿 田园变乐园

行车在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绵延的山间,虽已过最佳赏花期,仍能想象到满山鲜花盛开、花团锦簇的壮观景象。这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天然杜鹃林带,每年盛开之际,百里繁花绘成地球彩带,美到无与伦比。

行至大山深处,驻足在百里杜鹃管理区黄泥乡龙塘村,酒香和泥土芳香扑鼻而来,热情的村民捧出自家的酿酒,小酌一口,仿佛进入世外桃源。

“我们去年已经整村脱贫,今年通过验收,摘掉了一类贫困村的帽子。现在靠乡村旅游和酿酒等特色产业,日子会越过越好!”村支书李大均自豪地说。

农民李喜伦家的楼房立面粉刷一新,第二层刚刚改造成民宿,就首次接待了参加百里杜鹃第三届越野跑挑战赛的几名队员。李喜伦因两个孩子同时上大学陷入贫困。但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热,有了民宿的收入,再加上政府扶持他的养猪资金,李喜伦生活压力小了很多。2018年,他们获得教育资助金9330元。

像李喜伦家这样农宅改民宿,全村床位已有610张。

记者又来到在农民李亮中家,院子前的酿酒坊冒出浓浓的酒香。李亮中的孩子身患尿毒症,因病致贫,他在农余靠古法酿酒每年能增加8000元的收入,并且每年还能领1.3万余元的低保金。

像李亮中这样的个体酿酒户,全村已达142家。

百里杜鹃管理区扶贫办副主任张绪荣对龙塘村的发展思路有清晰的概括:

一是变田园为乐园。龙塘村是百里杜鹃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势景区巨大的游客流量,发展乡村旅游。努力把游客吸引过来,体验蔬果采摘、酿酒私藏、现取蜂蜜、手工制茶、休闲垂钓的农家乐趣。

二是变农房为客房。村里农房和酿酒作坊都进行了立面改造,规范标准民宿、优品民宿、精品民宿建设标准,并根据农户投入资金的标准,“一户一设计”匹配2-5万元庭院改造资金。

三是变产品为礼品。让农特产品变为旅游商品。以龙塘古酒为例,龙塘村有600多年的酿酒传统,龙塘古酒入口甘甜,回味醇厚,闻名十里八乡。以前村里交通闭塞,酿酒主要是自用,现在交通畅顺,特别是和乡村旅游结合,游客对土法自酿情有独钟,销量大幅攀升。村内合作社通过统一包装、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宣传、统一销售等“五统一”模式推出“龙塘古酒”品牌,传统作坊酿酒渐渐形成产业。

龙塘村一天天红火起来,吸引在外务工村民陆续返乡创业。各类民宿、农家乐及旅游设施正在加紧建设中,龙塘古酒、小榨油、百花蜜、青云茶等旅游商品销售良好。村民吃上旅游饭、赚足旅游财的路径选择已现雏形。

龙塘村只是毕节市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毕节市是“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生态建设近些年取得突飞猛进的成绩,这其中处处有深圳帮扶的印记。据统计,深圳市已累计投入2.25亿元,支持毕节贫困村建设“美丽乡村”项目。绿水青山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一些昔日的贫困村,搭上了乡村的旅游的发展快车道,由此带动一大批村民脱贫致富。

招商局集团助力

“幸福小镇”更幸福

十几年前的威宁县海边街道银龙社区偏居县城一隅,作为城郊结合部的一个小渔村,居民主要以捕鱼和种植为主,土坯房、泥巴路随处可见。如今的银龙社区已变身“幸福小镇”,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平坦干净的乡村大道,黄墙青瓦的乡村别墅,热闹红火的农家乐,成为社区的新门面。

银龙社区党支部书记周仕兴介绍说,银龙社区位于威宁县草海之滨,属于草海中下游的咽喉之地,山环水抱,秀美辽阔,是观海、观鸟、休闲、避暑、养生、度假的绝佳胜地,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

2012年5月,深圳招商局集团倾力打造的幸福小镇示范项目在此落地,银龙社区的幸福之路正式起航。

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招商局集团慈善基金会捐资3000万元,对银龙幸福小镇四个居民小组324户进行规划改造建设。一年多时间,银龙社区脱胎换骨,从建设前的脏乱差,成为了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社区,1553名居民直接受益。

为了充分利用好“幸福小镇”这张名片,海边街道于2014年成立了旅游产业发展办公室,确立以旅游产业为支柱产业,积极发展民宿客栈,开办农家乐。

如今,银龙社区成为了独具魅力的旅游小镇。周仕兴说,每年从重庆、四川、云南等地到银龙幸福小镇旅游、住宿的游客达上万人次,在农家乐就餐游客达10万余人次。

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银龙社区红火发展的农家乐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变化。截至目前,银龙幸福小镇共开办民宿客栈34家、农家乐21家,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创收1000万余元,解决剩余劳动力390人,带动102户农户增产增收,引领了社区的全面发展。

编辑 郑蔚珩

(作者:读特记者 陈智军 王莉英 焦子宇/文 李忠 郑蔚珩/图/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