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上了!深圳“十四五”规划发布,深汕合作区这样建设
​深圳特区报记者 石义胜 林捷兴
2021-06-09 10:22

6月9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官方网站发布了《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根据《规划纲要》,到2025年,深圳将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中,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创新能级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左右;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9万元;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而作为深圳第“10+1”区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如何加快建设为深圳产业体系拓展、城市功能延伸的新兴城区和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规划纲要》也作了诸多部署安排。

加快深汕合作区建设 打造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

《规划纲要》在总结“十三五”发展成就时对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发展给予肯定,提到“深汕特别合作区探索‘飞地’发展模式初见成效”。

记者留意到,在“十四五”期间,将制定实施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以深莞惠大都市区为主中心,以深汕特别合作区、汕尾都市区、河源都市区为副中心,形成中心引领、轴带支撑、圈层联动的发展格局。

《规划纲要》提出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明确了深圳各区(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定位。其中,深汕特别合作区将发展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推进中心区和先进制造业集中承载区建设,打造深圳产业体系拓展、城市功能延伸的新兴城区和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培育带动粤东沿海经济带崛起的新中心。

《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创新完善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径,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规划建设先进制造业集中承载区和深圳港东部拓展区,主动承接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临港产业转移和先进技术转化,建设国际一流的东部产业新城。高标准推进合作区规划建设,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同城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  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

记者还留意到,深圳“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多个落地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重大项目。

比如,在综合交通重大工程中,提到“规划建设深汕通用机场”、“加快推进深汕第二高速、深圳至深汕合作区铁路建设”、“加快小漠港区工程建设”;

在“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章节中,提到规划建设海城协调、产城融合的“盐田-大鹏-深汕”和“蛇口-前海-海洋新城-光明”东西部海洋科技创新走廊,谋划建设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

在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的重大工程中,提到重点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污水管网系统;

在保障安全优质的城市供水方面,提到将开展新丰江引水工程等前期研究,启动建设深汕合作区供水工程。

(原标题《安排上了!深圳“十四五”规划发布,深汕合作区这样建设  》)

编辑 编辑-高原(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冻结)李林夕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石义胜 林捷兴)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