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高考作文来了!看看三水名师如何点评
佛山日报 郑泽聪
2021-06-07 16:00

2021年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名师点评

三水区华侨中学语文科老师黄水根:

当第一时间看到今年全国一卷的作文题时,我的第一感觉是似曾相识,我们在平时作文教学中,都进行过“体育精神”之类主题的写作,但细看之下,该作文的命制却大有文章,体现了命题者的匠心独运。

作文的材料部分转述了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论及的“体育之效”的一段话。首先,发表的时间和《新青年》杂志表明了彼时毛泽东的青年身份和阅读对象为青年。其次,引用内容一共有四句话,第一、二句表述人的身体可以变化,第三句承前阐述强弱转化的条件,最后一句总结“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而应奋发图强的道理。作文的任务部分要求考生理解上述论述的“启示意义”,结合材料谈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分析之下,发现此次作文的立意显然不能仅仅停留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层面。命题者应该是旨在引导考生深入理解“强弱转化”和“体育锻炼,让人由弱变强”的启示意义。作文应着眼于当下,深刻思考关于自我的定位与发展、家国情怀的实现途径、甚至世界局势的变幻把握,辩证分析强弱转化的条件,领悟百年前中国青年的自强不息精神对于我们新时代青年如何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施展抱负的借鉴意义。此次作文,考生不易离题,然而如果只是围绕体育来写就很难讨喜,作文中,在立足材料的基础上,如能清晰阐述对自我定位的认识,对强弱的转化条件有充分的理解和分析,说理中能体现考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并结合当下斐然成章,就不失为考场佳作了。

(原标题《2021年广东高考作文来了!看看三水名师如何点评》)

编辑 许舜钿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曹亮 范锦桦

(作者:郑泽聪)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