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老!罗湖“长者助餐服务”探寻都市养老新模式

读特记者 张思奇 实习生 汪宇炀 通讯员 郑丽丽 肖峻
2019-07-26 21:47
摘要

罗湖区“长者助餐服务”首度亮相!

7月26日上午,随着翠竹街道翠平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揭牌,罗湖区“长者助餐服务”首度亮相。副区长庄睿宁、区民政局局长杨文秀,翠竹街道办事处主任袁亮,区民政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罗湖局、区财政局、各街道办事处分管领导,罗湖辖区各养老机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人和部分长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11点左右,位于该中心内的社区长者食堂飘出阵阵饭香,食堂在正式投入使用的第一天就吸引了近60位老人前来用餐。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老人们拿着从取餐窗口递出的精致午餐,场面其乐融融。

备餐精准化、服务精细化

保障老人“舌尖上的安全”

“这个食堂真是办到老人心里了,我们协会今天来了将近30人,过两天人会更多。”今年69岁的许大妈是翠平社区老年协会的会长。她告诉记者,社区老人大多和她一样,为了不麻烦子女自己在家做午饭,辛苦且麻烦,老人们对长者食堂有强烈的需求。“还是来这里方便,两荤一素还有汤,比我自己在家做品种要丰富,味道也不错。”

低糖餐、低嘌呤餐、流食餐……读特记者看到,窗口旁触屏设立了自助点餐机。不仅每天菜式不同,菜谱里还看出工作人员的诸多“用心”。食堂工作人员黎镇杰告诉记者,为了让老人吃得健康,该食堂遵循医养康结合的服务模式,让登记在册的长者进行专业的体测,为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老人针对性发放低糖餐、低嘌呤餐,“我们每个月都会为老年人重新评估健康情况,让服务更加精准化。”

设备全面装修现代

打造可复制推广范本

“老人有多种渠道订餐,我们会提前一天为他们准备。”工作人员介绍,该食堂可同时为40名老人提供现场就餐,具有最大单餐提供200份餐食的能力,还可以送餐上门。翠竹街道60岁以上户籍老人都能享用这些服务。

“之前一直担心公共食堂环境不够好,今天来看过之后,大家都很放心。”除了可口的饭菜,食堂干净、宽敞的用餐环境,也让老人们纷纷“点赞”。浅灰色和淡黄色为主色调的现代化装修风格,让人心情愉悦。此外,该中心还设有阅览室、健身区、医务室,为老人提供理疗康复、心理咨询、健康体测、文娱活动场所。罗湖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希冀通过将翠平日照中心打造成全区首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为全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

老人有所呼社区有所应

今年罗湖每个社区将建长者食堂

截至目前,罗湖60岁以上户籍老人约6.5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9.5%,不少长者有就餐需求。为全面落实长者助餐服务工作,区分管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带队到广州实地参观调研学习。罗湖区民政局立足罗湖实际,积极谋划,多次召集街道及相关单位召开工作推进会,并组织专人深入全区十个街道开展实地指导督促。目前各街道正紧密部署,通过发放宣传册、设立问讯处、入户宣传等方式,同步开展前期宣传和需求摸底工作,详实掌握需求人员分布,开展长者饭堂的物色选点工作。

在前期充分调研商讨的基础上,于今年6月份,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罗湖局、区财政局,出台了《罗湖区长者助餐服务的工作方案》,该方案立足罗湖实际,注重可持性、可操作,在补贴和助餐标准、经费保障、运营管理、食品安全、发动宣传、职责分工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并在全市率先将“承接长者饭堂的运营机构可以进行居家养老消费券结算”写入方案,方便老人以券抵钱,深度惠及长者。如今,有条件的街道已通过日间照料中心内设、现有食堂改造、集体用餐配送结合就餐点等方式加快推进开设长者食堂。今年9月,罗湖每个社区都拟配备长者食堂。

据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深度聚焦养老体系多元化、多层次发展,按照市民政局构建“1336”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即建立统一的智慧化养老服务平台;凝聚政府、市场、社会三股力量,提供政府保障基本、居家社区联动、机构养老服务三种方式;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养老服务六个层级)的工作部署,着力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都市养老”模式,夯实养老服务基础。

编辑 王雯

(作者:读特记者 张思奇 实习生 汪宇炀 通讯员 郑丽丽 肖峻)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