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法治政府建设巡礼32: 法治立区,深圳盐田打造法治宣教样板

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清容 通讯员 於洛 涂世琳 文/图
2021-06-03 15:08
摘要

深圳市盐田区坚持以宪法为统帅的盐田特色的法治宣教模式,在全区开展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普法实践,获得了省、市诸多荣誉。

近年来,盐田法治城区建设不断提质增效,盐田区委区政府始终将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法治建设根本遵循,秉持“宪法至上,法治立区”理念,陆续开展独具盐田特色的法治工作,积极创新法治宣教模式,在全区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作出积极探索。

制度牵头:建立普法责任机制落到末梢

普法工作做得好,需要建立普法责任机制,引领全区普法整体工作规范化。盐田区通过编制普法工作五年规划和年度普法责任清单,明确提出“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的责任要求,对普法要点、对象、方法和时限作出规定并着力推动落实,建立起比较完善成熟的普法责任落实体系。紧抓领导干部“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区政府党组每年学法十余次,专题学习宪法、民法典等重要法律法规,组织全区干部参加广东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学法考试参考率达100%,优秀率达99.93%。

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将普法工作纳入全面依法治区工作体系,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制定《中共深圳市盐田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工作规则》,明确各项工作制度,发挥对全区普法工作的统筹、部署、协调作用,全方位推进全区普法工作。

盐田区区委依法治区办牵头施行普法责任督察制度,将普法工作纳入“法治盐田”督察体系,成立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官、检察官、律师、学者组成的督察组,每季度对各单位普法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实地督察,对普法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察指导。

全面宣传:构建盐田专属多维度普法矩阵

海上建造普法游轮。盐田区依托特有的山海旅游资源,打造全国首艘“宪法先锋号”“民法卫士号”游船,游弋于内地与香港邻近海域,每年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广大中外游客在观赏优美的山海景观的同时,学习宪法民法知识,增强民众的法治意识和全面依法治国的自信。

陆地做强宣教基地。2016年以来,盐田区立足于沙头角口岸周边港籍人员往来频繁的特点,投入千万元资金,将毗邻中英街的“东和公园”打造为深圳宪法公园,建设公民户外宪法宣誓平台、香港基本法宣传长廊等法治景观,深圳宪法公园是深圳市首个以宣传宪法基本法为主题的公园,荣膺2018年广东省“十佳法治文化主题公园”。

网络打造“互联网+法治文化宣教”模式。“法治盐田”微信公众号开设“时事热点”“法律小知识”等栏目,宣传重大法治事件。盐田区还开发宪法公园线上全景漫游,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大型线上互动,在微信朋友圈推送宣传宪法法律知识,受教人数高达50余万;开设“盐田小法哥”普法抖音号,2020年至今共制作发布30余部诙谐幽默的普法短视频,重点宣传民法典、社区矫正法等法律法规,获好评4万余次。

▲宪法先锋号海上教育平台

打造法治宣教样板,形成盐田普法品牌

2018年以来,深圳市盐田区坚持以宪法为统帅的盐田特色的法治宣教模式,在全区开展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普法实践,获得了省、市诸多荣誉。深圳宪法公园被评为2018年省级“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和广东省“十佳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入选2018年深圳市十大法治事件。2019年获评市五星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区法治文化教育基地暨反邪教警示教育基地获评市四星级教育基地。“多维普法盐田模式——将法律宣传做成文化品牌”获南方日报“圳治·最具先行创新价值案例奖”。

整体法治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各类矛盾有效化解。常年以来,盐田区状况安宁和谐,盐田法院民事案件数量常年保持在全市最低水平,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案件数量每年合计不超过10宗,刑事、治安警情数量极低,公共安全指数和群众安全感常年位居全市前列,盐田区也先后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省创建无邪教示范区”、“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等称号。

▲深圳宪法公园宪法宣誓平台

(原题《深圳法治政府建设巡礼32:  法治立区,深圳盐田打造法治宣教样板》)

编辑 特区报-秦天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清容 通讯员 於洛 涂世琳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