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获国务院督查点赞!深圳获督查激励“大礼包”
读特记者 严俊伟 通讯员 粤环宣 文/图
2019-06-20 11:19

省生态环境厅20日消息,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18年落实打好三大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扩大内需、推进高水平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24个省(区、市)、80个市、120个县等予以督查激励,相应采取30项奖励支持措施。

广东省共获相关27项督查激励中的19项,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创历年最好成绩。其中,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牵头,深圳市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大礼包”——2019年中央财政年度污染防治资金下达后,由有关管(区)统筹中央财政切块下达的资金,安排一定的比例给予奖励。

2018年,广东省高标准抓好生态环境工作,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平稳,部分地区有所改善。其中,深圳市空气质量连续6年在全国重点城市中位列前十,为近五年来内地GDP排名前20位城市中唯一一个空气质量全面达标的城市。

深圳红树林生态保护区风景图

深圳河水质达30余年最优

加快补齐水环境“短板”,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圳把水环境治理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持续加大投入、取得进展。

“最近这几年,深圳水环境变化很大,我们看在眼里感受很深,体现了政府治污工作真抓实干。”自2010年开始担任市政协委员以来,十分关注水环境问题的叶文学先后提交了提案、社情民意十几份。

其中,河流污染治理是重头戏,包括《关于治理茅洲河污染的提案》《关于治理东宝河污染的提案》等等。“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茅洲河,几年之前还是黑臭难闻、几百米之外都让人难以靠近,如今已经消除黑臭,相信距离水清岸绿不远了。”

针对深圳市水环境基础设施落后,黑臭水体较多的特点,深圳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把水环境治理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2015年底以来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大力实施“治水十策”。

为切实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全市上下以“硬任务、硬措施、硬作风、硬干部”精神打响了声势浩大的攻坚战。

2016到2018年,深圳累计完成水污染治理投资701亿元;推动全市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19座,新建污水管网5897公里,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完成小区正本清源改造项目8980个,2018年改造项目超过历史改造数量的总和;全面完成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整改任务。

几年前,茅洲河曾多次被冠以“全省污染最严重河流”而被曝光,如今却成为深圳水环境显著改善的典型代表。

监测显示,2018年,全市主要河流水质全面好转。茅洲河共和村断面氨氮、总磷同比下降50%和61%,稳定消除黑臭;深圳河口断面达地表水Ⅴ类、12月达Ⅳ类,为1982年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观澜河企坪、坪山河上洋断面达到地表水Ⅴ类。

为全力推进黑臭水体整治,深圳按照“流域统筹、系统治理”的思路,努力破解分段整治、碎片化施工的弊端,引进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推进EPC总承包模式,治水工地高峰期参建人员达6万多名、设备1.3万台,推进速度前所未有。

2018年新增污水管网2855公里,是“十二五”期间的1.8倍。处理规模为旱季15万吨/日、雨季25万吨/日的观澜河口调蓄池提标改造工程,从开工到稳定运行历时仅133天,出水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V类以上,充分体现“深圳速度”。

深圳河

PM2.5平均浓度15年来最佳

通过不懈的努力,深圳市在GDP较2004年增长近5.2倍、机动车数量增长5倍、人口增加1倍的情况下,PM2.5年均浓度从2004年的约7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8年的26微克/立方米,再创新低,是我市有监测数据以来的最好水平,继续在珠三角地区保持最低;空气质量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6,6项大气污染物浓度全面下降,灰霾天数进一步减少至20天,创28年来最优水平。

数据的背后,体现了深圳大气污染防治所取得的明显成效。

深圳的优良环境并非朝夕之功,而是多年努力的结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圳市委、市政府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大气污染治理的各项政策、措施和计划,始终把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提高市民绿色福利的重要工作来抓,持续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前瞻性的大气研究为深圳市制定污染治理方案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使得治理方案目标明确、减排措施合理,实施效果显著;环保部门积极创新,通过建立特区大气治理行业标准体系、产业引导措施、行政鼓励政策等手段全面推动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减排,为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打下良好基础;将各项大气治理任务纳入政府主要领导环保实绩和年度治污考核,促进了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珠三角区域协同治理为深圳市空气质量持续稳定改善的提供了良好保障。

在空气质量率先全面达到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深圳还对准国际高标准,提出2020年深圳PM2.5年均浓度力争达到世卫组织空气质量准则的第二阶段过渡目标值(25微克/立方米),擦亮“深圳蓝”。

饮用水源地风景

此外,深圳坚持以优质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发展战略,分别在电厂治理升级改造、淘汰黄标车、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治理、船舶污染防治等方面进行创新治理,并取得显著成效,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

为打破治理瓶颈,2018年,深圳市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按照“精细治污、精准发力”的思路,做到每微必争。

2018年,深圳市率先执行轻型柴油车国Ⅵ标准,累计投放电动巡游出租车2.2万辆,基本实现出租车100%纯电动化提前淘汰老旧车12.9万辆,提前淘汰老旧车12.9万辆,占全省淘汰数量近一半。

为进一步畅通道路通行环境,减少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深圳在全市范围内,设置了10个“绿色物流区”,全天禁止轻型柴油货车通行,提倡司机更换轻型新能源电动货车。

此外,累计投放电动巡游出租车2.2万辆,成为继太原之后第二个基本实现出租车100%纯电动化的城市。新建充电桩近2万个,数量全国最多。远洋船舶岸电使用比例提高至3%,创全国最高水平。

从25毫克/立方米到15毫克/立方米,这是南山电厂采用国际先进的 “DLN1.0+低氮燃烧器”技术对3台机组进行升级改造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最新数据,远远超过30毫克/立方米的国家标准,达到世界最优水平。按照2018年该厂发电量18亿度计算,每年因此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150吨。

2018年,深圳共完成7家燃气电厂11台机组升级改造,同比减排50%;最大燃煤电厂——妈湾电厂排放总量得到进一步压减,同比减排22.4%,有效改善了大气质量。

2018年深圳“一街一站”网格化空气监测体系正式上线,成为国内首个按照国家标准建设、覆盖全市所有街道的网格化空气监测体系,通过74个街道一月一排名,倒逼基层重视大气污染治理。

市民通过手机登录“深圳空气质量”APP、微信等小程序,就可实时查看各街道的空气质量状况和排名。由此,进一步推动大气环境治理走向精细化,推到各区大气治污工作落到实处。

编辑 李怡天

(作者:读特记者 严俊伟 通讯员 粤环宣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