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海丝”故事 深圳持续创新

记者 陈冰
2016-09-01 23:44
摘要

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团队摄制的8集新闻纪录片《共赢海上丝路》今年7月份播出后,引起社会广泛好评,不仅讲述了深圳企业在海上丝路沿线20多个国家拓展打拼的故事。

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团队摄制的8集新闻纪录片《共赢海上丝路》2016年7月份播出后,引起社会广泛好评,不仅讲述了深圳企业在海上丝路沿线20多个国家拓展打拼的故事,也通过创新纪录片的叙事方式,努力为“话语体系建设”提供深圳经验。

《共赢海上丝路》_副本

这是深圳特区报2015年推出的大型系列报道“探访海上丝路”之后,深圳传媒业的又一成果。深圳特区报从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在报纸、网站和“两微一端”立体化地推出各类报道200余篇,挖掘深圳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鲜活故事,宣传“一带一路”战略,为建设海上新丝路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今年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节目团队创新方式方法,摄制完成8集纪录片,引入演讲手法、讲述生动故事、运用海外第三方视角等手段,以鲜活的个体讲述中国人融入当地、造福居民的“美丽心灵”,实现“看不见的说服”,使中国故事、中国声音更多为海外受众所认同。这部纪录片中的小伙子、工程师“暖男”、出身农村的女经理,代表了中国人善良、富有责任心以及崇尚个人奋斗的美好品质,用他们作为载体来传播中国声音,就能在润物无声的情感共鸣中,让中国理念抵达沿线各国人民心中。

《共赢海上丝路》4

《共赢海上丝路》拍摄剧照

《共赢海上丝路》的总制片人陈红艳说,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目前正努力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城市,“作为媒体,我们不仅要讲述深圳企业‘走出去’的各类故事,还要给正准备步出国门的深圳企业和国内企业提供经验和注意事项,不回避问题,更要追求答案何在,因此我们在纪录片中增加了一个环节,邀请专家解答各种实际问题,与更多的观众互动。一个故事讲完了,要把相关问题延展开来,让人见树见林。另外,我们通过深入的采访和交流,努力把合作共赢、开放包容的理念潜移默化地传播出去,提升中国的话语权。我们在摄制过程中,采访了20多个国家的几十名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我们切身感到,‘一带一路’战略深得人心,但讲好中国故事,的确需要媒体人精雕细琢,需要下大功夫。”

《共赢海上丝路》3_副本

《共赢海上丝路》拍摄剧照

与国内外惯常的反映“一带一路”的纪录片不同,深圳卫视的《共赢海上丝路》不再囿于历史、地理、文化、宗教、民俗等传统套路,而是直击现实,以“深商”为样本,生动记录了一个个普通创业者如何通过实际行动响应宏大的国家战略,从互联网、合作关系、制造业、创新科技、高端设计、生命经济、竞争与合作、企业社会责任等不同方面,展现了“深商”走出去过程中一个个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教授告诉记者,他看了这部纪录片,感受最深的是巧妙地反驳了西方舆论对“中国制造”的一些普遍的偏见,比如“低端”、“抄袭”、“新殖民主义”等等。这部纪录片展示出别样而真实的画面,比如华为手机位列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三,仅次于苹果、三星两个品牌;中国无人机打入欧美市场,中国企业并购以色列高科技企业;深圳一家光伏企业怎样为非洲解决照明问题。这不仅在拨乱反正,澄清真相,也是掌握国际话语权的可贵探索。

近年来,深圳在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话语体系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来提炼中国智慧,展现中国思想,提出中国主张。深圳传媒界尤其如此,在争取国际话语权,在解决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等问题上做出了扎实的探索和创新,努力为树立中国的国际形象添砖加瓦。

见习编辑 古意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