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网贷监管细则靴子落地,其中,对网贷平台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对借款额度作出上限规定。那么,在“限贷令”之下,若不想在12个月后被清理出局,网贷平台该何去何从?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业务彻底转型、合法规避监管以及找准定位收缩业务是网贷平台的三条出路。其中,小额信贷、消费金融将再度迎政策“红利”,而小额的车辆抵押贷款领域或将成为重点的“厮杀”战场。
消费金融再迎风口
根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同一平台个人最多借款2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最多借款100万元;不同平台个人最多借款10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最多借款500万元。
对此,第三方平台网贷之家对纳入统计的851家网贷平台,进行借款限额压力测试。数据显示,借款人人均待还金额20万元以上的平台数量占比达到72.74%,人均待还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平台数量,占比为46.06%。
盈灿咨询分析师陈晓俊表示,借款限额压力较大的平台,主要集中在房贷、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保理等‘大单模式’的网贷平台中。而在信用贷款、车贷等以个人借款为主的平台,截至7月底,自然人借款人待还金额超过20万元的有1.62万人,人数占比达到了2.86%,总待还金额占比达到了18.34%。“可见限额20万元对于大多数自然人影响并不大,借款人金额较为分散”。
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消费金融将再度迎来风口。广东互联网金融协会副秘书长华德莉表示,对于网贷平台来说,资产端将会是决定平台生存的关键。目前,那些拥有大量小额分散的优质资产的平台,意味着拥有了稳定的大后方,可免除后顾之忧。“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因为恰好满足了小额分散的特点,未来将会是平台在资产端争夺的重点领域”。
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缺乏足够的风控体系与消费场景整合空间,是无法将消费金融业务做大做强的。要成功转型到消费金融领域,首先要多做增量,只有将规模越做越大,才能降低整体坏账率并摊薄经营成本,实现规模与利润增长的良性循环;其次是必须要有成熟的风控体系,最大限度地杜绝欺诈风险,但这套风控体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车贷成“厮杀”战场
“深圳的网贷平台将向车抵贷、消费金融、三农贷等小微资产领域转型。”专注于车贷领域的人人聚财创始人兼CEO许建文表示,未来,小微资产领域的竞争将逐渐加深,向精细化方向深耕。但与此同时,以车贷为典型代表的小微资产领域,市场远未饱和属于蓝海,具有较大市场空间与前景。
由盈灿咨询联合微贷网发布的《2016互联网汽车金融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显示,2015年7月初至2016年6月底,全国至少有1070家P2P网贷平台有涉及车贷业务,其中广东占据了173家。2016年6月当月平均每个标成交金额为9.38万元,且呈现不断下行的态势。
“在深圳,目前车贷平台单个项目平均放款额在8万左右,95%以上的项目额度都在20万以下。”许建文表示,车贷标准化程度高、产权清晰、变现容易、流动性高,是非常优质的小微资产类型;同时,中国的汽车市场还在逐年扩大,车抵贷作为相关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因此,车贷市场或将成为平台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
据《白皮书》显示,2016年我国互联网汽车金融的总市场规模可达1.1万亿元,到2018年,我国互联网汽车金融的总规模可达1.85万亿元。目前,深圳网贷平台提供的汽车金融产品,主要是面向车主(企业或个人)和车商,包含新车和二手车的金融服务等等。但对汽车后市场金融服务领域的渗透并不高,仍处于发展的初期。
“未来,三四线城市的汽车金融服务将是最大的蓝海。”许建文认为,“限贷令”之下,车贷市场进入者逐渐增多,未来车贷市场竞争将更加的激烈,提供服务的渠道也势必向移动端转移。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网贷平台对汽车后市场的逐步渗透,汽车金融对于P2P来说,将是一块更巨大的“蛋糕”。
编辑 波塞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