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政谈 | 深圳机构改革:把“规定动作”做到位,把“自选动作”做出彩
读特首席评论员 姚龙华
2019-01-14 20:21

近日,《深圳市机构改革方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并报中央备案同意。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对全市深化机构改革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意味着深圳机构改革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改革后,共设置党政机构53个。其中,党委机构19个,包括纪检监察机关1个、工作机关18个;政府工作部门34个。此外,市人大常委会增加1个工作委员会。

一、 机构改革是国家治理的深刻变革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党和国家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履职能力密切相关,都需要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来回答。

“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几乎每5年就有一次机构改革,目前正在进行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已是第8次。从以“破”为主拆除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机构设置,到以“立”为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机构设置,再到以“全面重塑”为主构建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的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历次机构改革都是“事之当革”,且在不断深化与升级。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内容。此轮机构改革不仅仅是为了精简机构、提高效率,也不仅仅是为了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需要,其根本目的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正因如此,此轮机构改革被视为改革开放40年来历次机构改革中“最有远见和魄力的方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地方机构改革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机制、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是必须完成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要求抓紧组织实施机构改革方案,科学配置行政资源,结合自身实际改革和完善行政管理体制,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探索,为深圳此次深化机构改革注入了强大动力、指明了前进方向。

深化机构改革,将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全新“基础设施”,为新时代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支撑和保障作用。旗帜鲜明把机构改革作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新使命的具体行动,深圳才能进一步强化改革基因、巩固改革优势。

二、深圳机构改革的“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上下一盘棋。统筹优化地方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是构建从中央到地方运行顺畅、充满活力、令行禁止的工作体系的关键一环。

坚持对标中央,严格落实中央关于党政机构限额的要求,突出优化协同高效原则,做好“规定动作”,确保上下贯通、执行有力,是深圳此次机构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深圳此次机构改革,涉及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的机构职能,与中央和省保持基本对应,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把理顺职责放在重要位置,从有利于突出主业、有利于服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实事求是科学设置党委和政府机构,宜大则大、宜小则小,该加强的加强、该精简的精简,确保机构运行顺畅、充满活力。比如,按照中央优化审计署的相关做法,优化市审计局职责,划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重大项目稽察职责、市财政委员会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监督检查职责、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直接监管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职责,整合审计监督力量,增强监管效能。

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因应实际、因地制宜搞好“自选动作”,是深圳此次机构改革的一个突出亮点。《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赋予省级及以下机构更多自主权,除中央有明确规定外,允许地方因地制宜设置机构和配置职能。其实,各地发展特点、功能定位、产业结构等存在差异,在与中央保持总体步调一致的基础上,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相结合的改革方法论,探索符合自身实际需要的机构设置模式,推出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机构,是很有必要的。

深圳此次机构改革中,出现了不少“新面孔”。比如,着眼“人无我有”的地域特色,组建市委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核心引擎作用;聚焦精准扶贫国家重大战略,组建市扶贫协作和合作交流办公室,统筹对口帮扶、对口支援、扶贫协作等领域资源力量,更加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更好体现深圳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的历史担当;强化拉长长板思路,重新组建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加强园区发展与科技产业融合,继续发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瞄准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组建市中小企业服务局,积极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推动中小企业提升发展质量,为中小企业办大事创造有利条件;重视人才第一资源,调整市人才工作局设置,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高地,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紧盯打基础、利长远,组建市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积极破解土地资源瓶颈,充分挖掘存量用地潜力,为产业发展、城市发展拓展优化空间;主动适应数字信息技术发展,组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深入推进“互联网+电子政务”,为智慧城市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加快打造创新型、服务型政府。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突出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因地制宜优化调整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既充分体现中央战略意图,又反映地方需求和特色,深圳此次机构改革中的“自选动作”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当然,没有现成先例可循、没有成熟经验可搬的新机构,注定是一块新的“试验田”。只有下大气力种好“试验田”,使之变成“高产田”,才能为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三、推进机构改革关键要做好“人”的工作

深圳此次机构改革涉及部门人员多、社会影响大,政治性、政策性非常强。特别是多个部门新建重组,众多事项归并组合,诸多职能优化调整,都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复杂的化学反应,哪一个都不简单,推进起来肯定不容易。

按照党中央和省委要求,市级机构改革要于1月底前基本完成、区级要在3月底前基本完成,时间紧、任务重。深圳要按时保质完成机构、职责、队伍调整任务,关键要做好“人”的工作。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此次机构改革,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核心问题和首要任务。完善保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形成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工作格局,确保党始终成为经济特区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凝聚人心和力量,深圳机构改革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加速推进。

机构改革必然会涉及人的“进退去留转”,部分干部的岗位变动、职务升降在所难免,最讲究推进改革的力度和温度。对机构改革涉及到的具体个人,要本着对干部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稳妥安置干部,严禁违规操作,让干部各得其所、各有所归,积极适应新岗位,主动服从大局、服务改革。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对于机构改革来说,民众的拥护、支持是“发动机”,人民的获得感、满意度是“试金石”。深化机构改革,说到底是要完善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体制机制,更好推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各项事业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圳在推进此次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做实做好在医疗保障、退役军人事务、生态环境、卫生健康、政务服务数据管理等领域相应新机构的组建工作,实现集中式机构“硬件”改革和经常性便民“软件”改革的有效衔接,不断增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从而不断提升改革的“含金量”。

编辑 王雯

(作者:读特首席评论员 姚龙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