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出了问题怎么办?有可能出现物业公司消极应对,业主干着急的情况。加强小区电梯安全监管,有望打通“肠梗阻”的“最后一公里”。
记者16日获悉,市市场监管局与市透明和谐社区促进中心、特种设备行业协会、保险公司联手,首批在4个小区进行试点。电梯安全社会治理试验小区实施至少10项标准,支持业主从问题的投诉者,成为解决问题的参与者。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将陆续在我市更多的小区铺开。
问题:电梯安全监管业主“缺位”
小区电梯非常特殊,其使用和维护牵涉到多个主体,包括业主、业委会、物业公司、维保公司。“对各个小区来说,业委会的存在及有效运作对维护业主利益、保持小区保持良性运转影响甚大,小区的电梯监管也是如此。” 市市场监管局特设处有关负责人说,不少电梯事故发生前,业主往往“缺位”。
最新我市就发生了一宗的典型案例。8月12日,位于南山区桃园路一栋公寓的电梯从10楼坠落到2楼,又突然上升到30楼(顶层),随后卡住,业主贺先生被困电梯内。历经3小时的营救后,贺先生终于脱困被送往医院救治,检查结果为左股骨颈骨折。小区业主反映,近3年来,该小区电梯频繁出现故障,并多次向有关方面反映问题。
维保公司称,这台电梯之所以总是发生故障,其一是该电梯为杂牌,电梯各部分都是组装起来的,故障率会比较高;另外该小区属于小户型公寓,电梯使用频率高、时间长,导致电梯老化严重。建议小区管理处及业主们尽快更换电梯。
为何该小区的电梯没有更换呢?物业公司负责人称,根据相关规定,小区电梯更换必须达到15年使用时间,或者小区业委会集体同意更换。但该公寓目前还没有业主委员会,无法代表全体业主请求更换电梯。目前他们正在积极推进小区业委会的筹建,等业委会成立后,会适时提出更换小区电梯的建议。
“不少业主平时对电梯情况一无所知,缺乏对电梯安全监管。” 深圳市透明和谐社区促进中心有关负责人说,大部分小区即使有业委会,但业委会成员和业主们并不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专业技术、行业知识、配件价格等,无法对电梯实现有效监督,电梯出事只能够找政府投诉。只靠有关部门一年一次检查,无法保障电梯安全。“现实中,一些小区物业公司和维保单位钻制度空子、弄虚作假、蒙混过关。”
对策:业主参与全方位监管电梯安全
“电梯安全试验小区建设,就是要打通电梯安全监管‘肠梗阻’的‘最后一公里’,让小区电梯从问题的源头,变成解决问题的载体。”市市场监管局特设处有关负责人表示,要解决问题,就需要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群策群力推动群防群治,支持电梯安全利害攸关的业主承担起监督的权力与责任,使小区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载体,将问题、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鉴于全市有7万多台电梯在住宅小区,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决定选择一批业委会有效运作的小区作为试点,政府部门搭设平台,各小区、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统保单位共同参与,为小区提供电梯安全宣传教育资源和业主监督电梯安全技术保障。
目前,深圳推出电梯安全社会治理试验小区,分别在福田区天然居、罗湖区广岭家园、南山区蔚蓝海岸三期、宝安区君逸世家等四个小区试点。
之所以选择这四个小区作试点呢,原因在于?这四个小区的业委会、物业公司和维保公司对试点工作表示大力支持,基础较好。蔚蓝海岸三期业委会主任谢宏说,业主们关心的电梯安全小区的电梯4S档案已建立起来了,电梯一些硬件设施在业主的监督下正在完善。
“试点工作已经展开。”福田区天然居天健物业经理邢海涛表示,目前在小区内准备安装设电梯远程监控系统,以后物业公司和业主可实时监控电梯运作情况和维保人员工作情况。“小区的业主都爱护电梯关心电梯安全,物业人员的电梯维护工作负担也会大大减轻。”
相关链接:
深圳电梯安全社会治理试验小区的10项标准是:
1、小区成立了业委会,能正常履职;
2、有10台以上电梯,且已投保深圳创新的电梯统保项目;
3、有独立的业委会活动空间,能够实施试验建设试点工作;
4、有可设置宣传橱窗的场地;
5、建立电梯4S档案;
6、在每台电梯轿厢或1楼大厅张贴电梯安全宣传海报;
7,装设电梯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电梯运作情况和维保人员工作情况,为故障率考核提供基础数据(注:该系统最基本的1.0版本预计费用为每台电梯不超过3000元);
8、统保单位为小区免费配置一台带U盘接口的电视机,用于播放电梯安全教育宣传片;
9、特种设备行业协会免费提供一批电梯安全宣传教育资料;
10、统保单位为没有宣传橱窗的小区免费制作宣传橱窗。
编辑 白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