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城市静了下来,忙碌了一天的人群渐渐散去,只剩街灯远远亮着,此时,一张“救命”字条落地,一群人的心瞬间高悬起来,为不让生命也随之落地,他们马上行动......
5月7日晚,罗湖区东晓街道一小区发现一张救命字条,上面写着“救救我”,一场紧急行动立即展开。
启动应急预案,细寻蛛丝马迹
5月7日晚上8点15分,东晓街道春晓苑小区网格员收到一小区物业保安电话,称其在路上捡到飘落的一张求救字条,正面写着“救救我!”,背面标注了求救位置,该网格员当即赶往现场,到达现场后,却未发现有任何异常。“这会不会是场恶作剧?”他想着,但基于日常工作职责的严格要求,本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初心,他当即决定向社区党委书记、网格长及街道网格工作部汇报。东晓社区党委书记接到汇报后,立刻安排事发小区附近的网格员赶往现场进行协助,同时向辖区警务室、派出所汇报情况。
多方联动发力,不放一寸一缕
晚上8点40分,辖区民警抵达现场,迅速部署在场所有网格员及社区工作人员对春晓苑及附近小区展开逐户核查行动,一直持续至8日凌晨1点,仍未发现异常情况,随即安排网格员留小区蹲守,同时召开紧急会议,于次日组织新一轮的扫楼行动。
5月8日上午9点,公安、社区、物业联合出动19名人员,对春晓苑7栋住户再次展开地毯式排查,并根据字条的纸张、字迹详细比对居民家中纸笔。最终在其中一名住户家中找到同样的纸张和字迹,通过公安民警的询问核实,确认字条是住户家中小孩所写,小孩情绪平稳,无生命危险迹象。
经过民警耐心细致的询问,小孩才承认是自己与同学游戏时写下的求救字条,并将此字条贴在了窗户的玻璃上,因为大风天气的原故,字条被风吹落,导致了此次“救援”事件发生。
用心用情宽慰,生命最为可贵
据了解,孩子父亲常年不在家,母亲工作忙,平常缺少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为免孩子与家长因这次事件产生心理负担,8日下午,东晓社区书记与社区工作人员再次来到该居民家中,对家长和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安抚其情绪并给予告诫。“生命只有一次,不能当做儿戏,要谨记这次事件的教训,以后不要玩这样的游戏”,书记强调说,“作为家长,要担负起照顾孩子的职责,不能因为工作或家庭关系而忽略了孩子的看护与管教的义务。”心理疏导结束后,社区工作人员送上果篮表示关怀。小孩与家长均表示承认错误,以后会杜绝此类事件发生,并对所有为这次事件奔忙的工作人员表示道歉和感谢。
这次上门进行心理疏导并非个例。为建设并强化东晓街道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连接好居民心理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守护辖区居民心理健康,建设安心东晓,东晓街道于2020年10月开始,全力打造“1+6”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该体系由街道统筹,以街道为中心,立足社区,采用“心社联动”服务模式,分别在街道行政大厅及6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心理服务站、室,由6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社工与第三方专业咨询师进行服务联动与对接。对于重点、危机个案则由咨询师报告街道,街道联动社区、社工,从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等多个层面协同跟进,共同助力居民穿越心理困境。据不完全统计,自东晓街道1+6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运营半年多来,已开展讲座10场,外展宣传10次,个人辅导179人次、218小时,联动跟进99人次。帮助119名居民改善亲子关系、缓解心理压力、调节个人情绪等,有效地守护了广大居民的心理健康。
贯彻七届党代会精神,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
得益于精细化的网格管理,网格员敏捷的反应能力及敬业精神,这次“救命纸条”事件得以迅速解决。网格管理是社区管理的神经末梢,秉承“立足社区、服务居民”的服务理念,他们渗透社区每一条脉络,关心每一件大事小情,致力于搭建涵盖基层公共安全、综合治理、治安防控、矛盾纠纷化解等事项在内的“综合网格”管理体系。
在今年的第七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王伟中提出,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未来,东晓街道将贯彻落实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将网格管理工作持续做细做实,同时联合各方之力,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效率,推进街道治理新格局的构建,促进居民、网格员、街道、各兄弟单位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进而增强辖区居民的归属感、安全感与获得感,打造“安心东晓”。
编辑 彭健雄 审核 谭凤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