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气田在南海投产!新气源为粤港澳大湾区低碳发展添保障

深圳特区报记者 范京蓉
2021-05-06 17:40
摘要

流花29-2气田所在的南海东部油田是我国海上天然气主产区之一,天然气产量已连续3年超过60亿方,年供气量约占粤港澳大湾区天然气年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一

5月6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对外宣布,位于我国南海东部海域的流花29-2气田顺利投产,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低碳发展增添了新气源,也为深圳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注入了新动力。

流花29-2气田所在海域平均水深约750米,是我国第一个投产的自营深水气田,今年将实现高峰日产量达115万方,年产量超过4.2亿方。所产天然气在广东登陆后,汇入陆地管网,可满足约800万居民的民生用气需求。

据流花29-2气田开发工程项目经理张宁介绍,该气田采用全水下开发模式,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深海油气开发能力。第一棵国内组装、集成和测试的深水采气树成功投用,第一次实现国产水下湿气流量计的工业化应用,第一根国产超深水脐带缆成为连接气田水下生产系统和中心平台的“生命线”,气田项目组还第一次采用连续油管进行海底管道的清管试压作业,为我国海底管道清管试压提供了新方案。

2014年4月,对外合作开发的我国首个深水气田荔湾3-1气田投产,开启了南海深水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序幕。借着海气登陆的东风,中国海油大力实施一体化发展模式,持续延伸拓展天然气产业,长输管网、燃气发电、城市燃气、汽车加气等业务纷纷落地,一条完整的天然气产业链串连起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为推进该地区能源转型发挥积极作用。截至当前,南海深水气田群已累计生产天然气超过400亿方,相当于近2.5亿户家庭一年的用气量。

流花29-2气田所在的南海东部油田是我国海上天然气主产区之一,天然气产量已连续3年超过60亿方,年供气量约占粤港澳大湾区天然气年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一。南海东部油田也是近年来深圳市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的不利条件下,南海东部油田保持产值和经济投资不减,全年实现油气销售收入超300亿元,为深圳贡献经济投资54亿元。随着流花29-2气田的投产,未来数年南海东部油田将进一步实现天然气稳产,助力深圳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

据悉,广东省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提出构建高质量绿色低碳能源保障体系,提高天然气供应及储备能力,加快优化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到2025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从当前的11%上升至14%。

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表示,中国海油始终将发展天然气业务作为公司的主要方向,“十四五”期间将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着力构建多元化的天然气生产供应体系,大力推进“气化珠江”等工程,积极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能源转型,为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原标题《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气田在南海投产!新气源为粤港澳大湾区低碳发展添保障》)

编辑 吴徐美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党毅浩 曹亮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范京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