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丨五一国际劳动节是怎样被引入到中国的?
共产党员网
2021-05-01 11:22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大家可能在历史课本上了解过,“五一国际劳动节”最早源于美国芝加哥的工人大罢工,但你知道它是何时被引入中国的吗?近期热播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给了我们答案!

“五一国际劳动节”,源于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城举行的工人大罢工。1889年7月,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20世纪初,苦难中的中国劳动人民对这个属于自己的节日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芝加哥的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

1918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而富有理性、对启发工人阶级觉悟起到实质性作用的劳动节纪念活动,则是从李大钊开始的。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先生

1919年5月1日,李大钊帮助北京《晨报》副刊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这是中国报纸上第一次纪念世界劳动人民自己的节日。李大钊在专号上发表了著名的《五一节MayDay杂感》,指出这个日子是工人的“直接行动”取得成功的日子。次年5月1日,《新青年》出版了“劳动节纪念号”,以李大钊的《“五一”MayDay运动史》作为发刊词,介绍了“国际劳动节”的由来以及欧美工人争取8小时工作制的胜利斗争,希望中国工人把“五一”看成是觉醒。

《新青年》“劳动节纪念号”的封面和李大钊的《“五一”MayDay运动史》

李大钊还亲自领导了1920年北京五一节的纪念活动。5月1日上午,以北京大学为中心举行了五一节纪念大会。这一天,北京大学停课一天。上午8时,校工和学生等500多人在二院礼堂召开纪念大会,李大钊号召大家把五一节“当作我们一盏引路的明灯”。会后,由进步学生组织的工读互助团举行游行,飘扬的横幅写有“劳工神圣”、“五月一日万岁”的口号,并沿途高呼“劳工万岁”、散发《五月一日北京劳工宣言》。这一天,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举行集会游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大型活动纪念“五一”劳动节。

1920年北京大学纪念“五一”劳动节大会会场

此后,自1921年至1926年,每年的5月1日,李大钊都亲自指导学生和工人开展各种纪念活动,鼓舞工人争取自身解放。通过坚持不懈地对“五一”劳动节的宣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工人运动掀起了斗争的高潮。

编辑 洪鹏辉 审核 刘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