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仃洋上海天一色、潮声阵阵。4月24日上午8时,搭乘着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医务人员的一架大型直升机从珠海九洲机场腾空而起,飞越港珠澳大桥,飞赴白云气田的三个海上平台,为中海油一线干部职工接种新冠疫苗。
中大五院医护人员从九洲机场登直升机前往中海油平台
“我现在是在九洲机场,刚才医务人员对医疗物资进行逐项的检查后,已经完成了托运,今天我们将到三个作业平台进行接种,同时为了保证疫苗接种的安全,120急救车也会在九洲机场待命直至三个作业平台完成接种。”珠海传媒集团派出记者随行报道。
中海油番禺30-1平台
在飞行一个半小时后,飞机首先抵达番禺30-1平台。 据悉,番禺30-1平台是南海东部第一个自营天然气平台,一座集生产、钻修井、生活、动力等为一体的4腿12裙桩的综合性平台。
一下飞机,中大五院副院长李中和带领医务人员小心翼翼地将疫苗搬下来,争分夺秒地进行布场,工人们井然有序地排队完成了接种。
医护人员为中海油番禺30-1平台海上作业人员接种疫苗
随后,飞机再次冲上蓝天,来到亚洲最大的深海油气平台——荔湾3-1。荔湾 3-1 平台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深海油气平台, 一座能提供天然气处理、天然气增压、深水气田生产支持和生活动力等设施的中心平台。
在中海油番禺30-1平台接种疫苗后,医护人员和海上作业人员合影
医务人员迅速布置好接种现场,分设好“观察区”,为在平台上作业的工人们一一进行接种。
在该平台上工作的李菲告诉记者,今天能接种上疫苗,非常感谢医务工作者,感谢伟大的祖国。
NISHANTHA来自斯里兰卡,是中海油配餐公司的员工,医务人员核对他的信息后,为他进行接种,他说:“我在中国17年了,在全球疫情肆虐时,中国给了我们斯里兰卡疫苗,今天我还种上了疫苗,真棒,我喜欢中国,我爱中国。”
接下来,医务人员继续赶往白云气田的下一个海上平台——番禺34-1平台。这个平台,距离陆地约256公里,平台上的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为36岁 ,医务人员的到来,工人们非常高兴。整个接种工作在半小时内完成。
疫苗接种队伍到达中海油番禺34-1平台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护士长吴冰虹告诉记者,这些在平台上作业的人员28天才回一次家,太不容易了。今天能来到这里给一线员工接种疫苗,给大家带来一些便利,他们也感到非常开心。
据了解,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主要负责南海东部的油气开采,天然气经过海底管道运送到珠海高栏港和横琴终端两个处理厂。其中的深水天然气高栏终端为国内第一座深水天然气处理终端,天然气产量60亿方/年,已持续7年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稳定可靠的清洁能源,保障了国家能源供给,为金湾区乃至珠海市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4月24日17时,白云气田127名海上作业人员全部完成疫苗接种,无不良反应。
截至4月25日14时,珠海累计接种1494334人,成为全国首个新冠病毒疫苗18-59岁目标人群接种覆盖率超过80%的地级市。
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徐超龙告诉记者,按照“应接尽接”的原则,珠海针对不同人群实际情况进行精细化安排,飞赴南海石油天然气作业平台,为中海油一线干部职工接种新冠疫苗,这是我市继使用公交车赴企业接种疫苗后,首次使用直升机运送疫苗进行接种,继续在建设免疫屏障中跑出特区速度。
(原标题《直升机跨海送疫苗!珠海为中海油一线干部职工接种新冠疫苗》)
编辑 刘桂瑶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曹亮 范锦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