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永恒丰碑。8年,近1亿人脱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是经济特区感恩回报的庄严承诺。30载,340余万贫困人口改变命运。深圳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特别是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深圳在保持自身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高质量、高标准奋力推动9省(区、市)54县脱贫摘帽和204万建档立卡困难群众脱贫奔康,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323.4亿元,探索出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民生发展、消费帮扶、展会聚力等重点领域的深圳特色扶贫样本,以“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开启了新奋斗征程。
使命必达:
以新担当新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广西环江,大山深处春意浓。今年3月25日,罗城四把至环江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为曾经的国家深度贫困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打通了串联滇黔桂石漠化脱贫片区乡村振兴的跨省路、产业路、旅游路。
“出行爬坡上坎,一里挂九梯”“石头缝里种粮食,七分种三分收”“秋冬严重缺水,喝水靠天”……这些曾是环江县群众生活的写照。2016年以来,粤桂协作累计投入各级帮扶财政资金1.82亿元、募集社会帮扶资金4550万元,援建饮水、住房、教育、卫生等民生项目,同时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劳务协作稳定就业“拔穷根”,使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2717元提高到2020年的11730元,实现了家家有产业,人人有事做,脱贫稳得住。
2020年5月,环江县全县脱贫,毛南族整族脱贫。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全国人大代表、环江县县长黄炳峰表示,2021年3月,随着环江县结束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以及贵南高铁未来将经过环江县,毛南族群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决心倍增、信心更足。
摆脱贫困,这是深圳在对口帮扶地区的生动实践,也是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职责使命。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深圳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履行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承诺。
为了这个承诺,仅近三年,深圳就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70余次部署对口帮扶工作,建立市领导挂点指导机制,由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陈如桂负总责,40余次到对口地区调研。深圳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扶贫工作机制的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建立8项机制,构建“1+1+5”工作架构,形成了市、区、街道三级领导班子成员尽锐出战和社会各界勠力同心的格局,确保脱贫攻坚使命必达。
为了这个承诺,脱贫攻坚的每个重要节点和重大关头,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陈如桂以及其他市领导都亲自督战,5个前方指挥部(工作组)、324个驻村工作队,84个机关单位、街道和238所学校、医院派驻的帮扶队伍,以不停歇的脚步覆盖贫困角落,向着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发起总攻,兑现“一个都不能少”的铮铮誓言。
深圳从受援地需求出发,突出党建引领、完善民生配套、优化市场对接、强化智志双扶、凝聚社会力量、创新“飞地”模式,以合作共赢的姿态,探索出一条短期见成效、长期可持续的高质量扶贫样本。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百色深圳小镇、深巴大健康试验区、喀什大学新校区等项目,极大增强了对口帮扶地区的发展能力。依托举办中国慈展会,深圳连续3年聚焦脱贫攻坚,对接资源,成效显著。助力对口帮扶地区县市全部摘帽和建档立卡困难群众全部脱贫,交出了一份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扶贫合作历史答卷。
精准施策:
努力实现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深圳数以千计的扶贫干部奔赴对口帮扶9省(区、市)一线驻点,精准实施方略,强化市场运作,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广西河池都安大崇村龙布屯,连绵群山、磅礴日出、纯净星河等自然风光和质朴乡村生活,正吸引一批批游客接踵而至。2020年4月以前,这里几乎与世隔绝。在粤桂协作挂牌督战下,腾讯公司响应号召结对帮扶,首先用互联网畅通了龙布与外界的人流、物流、知识流、信息流。这也是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提交的数字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共享发展相关建议的具体实践。
一盆盆鲜艳娇俏的蝴蝶兰,日前从广西东兰县首次以“专车送货”方式进入深圳消费扶贫特色街区,香飘鹏城。在粤桂协作机制下,东兰县已建立了超过一万平方米的兰花产业基地,掌握了37项兰花种植专利技术,仅2020年就创造逾300万元的产值。
“深河一家亲”,双头双创、阳光绿源、南连农业、温氏养鸡等广东河源的一批企业特色农副产品,正快速进入湾区大市场。依托深圳帮扶,河源214个贫困村2016年以来落实产业项目1600多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79个,形成生产扶贫产品种类2360多个,助销3.259亿元扶贫产品。
近年来,深圳坚持以先行示范标准打造全国消费帮扶“深圳样板”,以“好机制、好产业、好产品、好渠道”高标准,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可持续产业帮扶+消费帮扶模式。其中,2020年建成9个供深农产品基地,给44个农产品贴上“圳品”标签,建立1400多个消费扶贫专馆专区专柜,完成消费采购销售107亿元,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和全省第一。
2021年3月,深圳升级推出10项消费帮扶新举措和3条保障措施,确保完成2021年度采购消费帮扶产品超110亿元的目标任务。而“深圳消费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圳帮扶线上商场数字人民币试点”等项目近期接连推出,以深圳金融科技创新优势汇聚爱心之城合力,助力消费帮扶。
人勤春来早。“红色稻乡”喀什地区帕哈太克里乡,深圳援疆安排项目资金2500万元建设的万亩精品水稻生态园,一派“战春耕”的忙碌景象。2018年引种深圳科技新品海水稻以来,帕乡的稻米亩产从350公斤提高至500公斤。农民吐哈提·热依穆没有见过大海,但海水稻却让他家的年收入较往年增加了1万多元。而巨菌草替代畜牧养殖青料、贮料项目自2020年试验示范种植以来,已带动80户村民创收60多万元。
探索奋进:
启航新征程以乡村振兴推动民族伟大复兴
汽笛长鸣,一列满载出口货物的班列,日前由赣州国际陆港出发驶往深圳盐田港。这是首列通过“赣深组合港”模式出口的整列货柜,也是深赣两地党委政府在“特区+老区”合作框架下建设适应新发展格局现代流通体系的成功实践。经过3个多月试运行,“赣深组合港”已顺利完成194票197个集装箱的海外出口,预计每年可为江西老区苏区的企业节约成本1500余万元。
一周前,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竞赛上,深圳市携创高级技工学校学生韦国云斩获供应链网络设计与优化岗项目一等奖。在粤桂协作下,这个曾辍学在家的广西巴马瑶族建档立卡贫困生,成长为电子商务班“国赛”技术能手。
以劳务协助带动稳定就业。深圳近年来开展技能培训和两“后生”培养12万余人次,举办用工对接会约150场次。仅2021年至今,粤桂协作已协助广西33县“点对点”免费组织专列专车赴广东返岗复工和就地就近就业127.6万人,其中深圳帮扶86.3万人。
2021年伊始,深圳援疆同步在喀什和深圳等地,举办了招商引资“云签约”活动,吸引50个项目共计118.42亿元总投资额。“五一”前,亿镍实业(集团)、中投新燎原、宏美鑫科技等深圳企业将完成在喀什设厂、投产等计划。
以产业帮扶和科技创新激发内生动力。近年来,深圳在对口帮扶地区共建或支持建设了86个产业园、335个扶贫车间,推动253个超亿元项目落地,投资额超1500亿元。
一串串数字,一个个场景,脱贫地区处处呈现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而无数脱贫奔康的群众,命运因此改变,梦想因此实现,幸福因此成就。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乘势而上,奋勇前行。今天,深圳正举全市之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全面振兴相衔接,促进帮扶地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完成协作结对关系调整,加快探索帮扶新举措,推进产业转移,强化市场合作,以局部地区“闯”带动全国层面“进”,以经济特区辐射带动作用下好“全国一盘棋”。新征程上,正在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原标题《为了“一个都不能少” 交出优异“深圳答卷” ——深圳大笔书写对口帮扶与区域合作新篇章》)
编辑 李林夕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