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传播 | 运用互联网 进行国际传播的实践与思考

2021-04-19 15:06
收录于专题:新传播
摘要

李洪峰云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云南省作家协会共同举办的“描绘我们的昆曼国际大通道国际征文摄影大赛”活动,在运用互联网图文赛事进行国际传播方面取得了宝贵经验

李洪峰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云南省作家协会共同举办的“描绘我们的昆曼国际大通道国际征文摄影大赛”活动,在运用互联网图文赛事进行国际传播方面取得了宝贵经验。同时,引发了如何进一步挖掘昆曼国际大通道沿途国家丰富的图文资源、打造命运共同体、增信释疑、传达中国善意、营造于我有利的周边国际舆论生态环境的新思考。

—、选准点位、兼顾各方

全线贯通8年来,更是成为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促进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纽带;增进各国友谊的“金桥”。当前,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昆曼国际大通道在互联互通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具备很强的时代特色与挖掘价值。

项目组抓住这一独特的国际传播资源,在泰国驻昆明总领事馆的大力支持下,策划并推出这一国际摄影征文大赛项目。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国际传播交流中心编辑出版的云南日报《开放云南》、多语种新媒体平台云快报网站(english.yunnan.cn)以及面向南亚、东盟的12份《中国云南》海外新闻专刊等为此次赛事提供了难得的传播平台。

同时,通过摄影家与媒体记者的镜头,用他们优美的文字和震撼人心的图片,系统介绍昆明一曼谷大通道给沿线国家地区带来的巨大变化,唤起社会各界,特别是国际国内人士关注昆曼国际大通道的建设、现状与未来,使其在"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云南)与泰国、老挝合作交流,乃至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大赛分为启动、征集、采访、评奖等阶段。同时,通过优秀作品展出、展播等形式,重点向沿线国家人民展示国家间的友谊与合作。评选出的优秀作品,还整理成册,出版发行成书,形成宝贵的文献资料。

二、国际国内人士参与助阵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举办的“路长情更长一描绘我们的昆曼大通道”国际摄影征文大赛,面向全球征集作品,同步发布活动征集专题、图片、文字的信息。同时,为保证项目按质按量地完成,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多部门联动,派出由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国际传播交流中心、摄美部、春城晚报、云南网、云报旅游传媒等组成的全媒体记者采访小组,邀请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云南省作协、云南著名的旅游传媒、影业公司专业人士,对昆曼国际大通道沿线进行实地采访。

最后,大赛组委会将征集到符合参赛要求的摄影类作品、文字类作品在云快报英文网站做了展示,重点在泰国、老挝、美虱缅甸、
孟加拉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以6种语言文字出版的12张报纸上同步推送,让沿线国家读者以全新角度分享昆曼美文美景。

据不完全统计,大赛征集到符合参赛要求摄影类作品3000余幅、合规文字类作品110余件,参赛者主要来自中国、泰虱缅甸等国。作品数量多,主题鲜明、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国际化特色突出,网民点击率较高,专题的访问量持续增加,访客来源高达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外国网友居多。排名前20位的海外访客来源有美国、泰虱印度、德虱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加拿大、新加坡、阿根廷、澳大利亚、英国、老挝、孟加拉国、马来西亚、尼泊尔等,表明昆曼国际大通道海外国际传播工作取得较好效果。

泰国国家旅游局昆明办事处处长查秉娜则通过她的文字,与网友分享了她与昆曼国际大通道的故事。她这样写道:“通过昆曼国际大通道自驾游旅客数量的增长,我们充分认识到了这条通道的重要意义。我相信昆曼公路将有力推动泰国、老挝和中国之间贸易、文化和民众的交流。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昆曼公路定会成为一条通往幸福的金色大道。”她认为,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通过沿线及周边国家的通力合作,昆曼国际大通道会谱写出中国及周边国家不断互联互通、深化合作、构建命运共同体、共同繁荣发展的全新篇章。

至此,赛事在国内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有效地唤起人们特别是沿线国家对昆曼大通道的重新关注,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加强了互联互通、共同致力打造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三、活动引发的思考

可以说,“描绘我们的昆曼大通道”国际摄影征文大赛项目实现了预期目标,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变“你说我听”的被动灌输方式为参赛者主动参与。图文国际赛事借助新媒体平台还为选手提供了广泛参与、施展才华的舞台,奖金的设置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客观上扩大了参与面。而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新建的新媒体多语种传播平台又为赛事提供了强大的展示与互动平台,使得组织者、选手、评委各司其职,一路下来,新闻高潮迭出,沿线国家网友彰显了前所未有的参与热情,形成共振声强的效果。

尽管这样,活动还是给大家留下了以下思考空间:

(一)可考虑引入更多的国际合作伙伴

比如此次活动主要以泰国驻昆明总领事馆、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省文联为主。而下一次,可考虑邀请昆曼国际大通道沿线国家合作媒体来共同举办,将有合作关系的老挝《万象时报》、泰国《民族报》、缅甸《仰光时报》等主流媒体纳入其中,请他们在前期的征稿、评委会组成以及优秀作品在多媒体、多平台的展示等方面发挥作用,提供方便。同时条件成熟时,可在中国云南昆明、老挝万象、泰国曼谷等地设立国际大赛办事机构或者是联络处。

(二 传播手段上还可以在移动媒体上做文章

本次的传播平台都集中于传统的报纸和新闻网站。下一次,则可以考虑及时开发大赛的微信公众号,还可以在国际推送平台实现新突破。比如尝试在facebook、推特和YOUTUBE等国际读者较为熟悉、易于传播的平台和终端上做推送,将赛事瞄准年轻网友。

(三) 赛事内容和选材上还可以进一步强化

此次赛事主要集中在道路建设和人文交流的内容,内容还比较单一,特别是人物方面的内容还较为匮乏。而下一步,则可以在细和深两个字上做文章,对昆明、玉溪、普洱、西双版纳以及磨憨国际口岸等重点地区的经典照片进行挖掘,把云南作为天然摄影棚、世界著名图库等资源特质展现出来。同时考虑到新闻记者在其中的重要作用,相关的奖项还可以增设专门面向新闻记者的新闻摄影纪实奖,将沿线国家相关的新闻记者才能挖掘出来,并打造成为新媒体联盟。

(四) 国际传播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仍需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云南省有“摄影天堂”之誉,再加上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摄影家协会等单位部门多年的努力,积累了大量摄影素材,练就了一支颇具实力的创作队伍。尤其重要的是,其摄影触角正延伸至东南亚、南亚等国家与地区,赢得业界好评,为打造活动升级版准备了条件。

因此,从长远的角度上,我们可考虑多方争取把其打造成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家的一个国际图文赛事品牌。采取每年一次或两年一次的方式分别在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家举行,让沿线国家的相关主流媒体都有充当轮值主办国(机构)的机会。同时,通过优秀图文摄影作品在沿线国家的巡回展示,进一步营造守望相助、互利共赢的文化氛围。

(作者李洪峰系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国际传播交流中心副主任)

编辑 瑜文 审读 李诚 审核 刘思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