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在2021年广东省中医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题为《发挥特区优势,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努力打造一流中医药传承创新城市》的经验交流发言。发言中提到,深圳市支持光明区中医药传承发展研究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体质与生殖研究院(深圳)及罗湖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研究院等建设,推进光明国际中医药港、坪山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打造“粤港中药制剂中心”。
据介绍,深圳市2012年以来中医财政投入累计75.9亿元,年均增长30.8%,2020年安排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和人才建设等经费3011万元;市中医院纳入省高水平医院体系,市政府投入建设经费5亿元。去年9月起,中药和普通针刺、艾灸、拔火罐等71项市民常用的针灸项目均纳入“打七折”范围;实行中医医院集团“总额管理、结余留用”医保基金管理方式,促进分级诊疗和优质资源下沉;在市中医院等3家中医院试行2种打包收费模式,探索将贴敷疗法、督灸等23种门诊传统诊疗项目,及诊查、护理、辨证论治和中药封包等91项常用住院诊疗项目打包收费,激发中医药提质增效内生动力,并建立28个中医病种库,探索中医按病种分值付费模式。
在创新服务模式,覆盖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方面,深圳市加快推进市中医院高水平医院、粤港澳中医药临床传承创新研究中心及国家区域中医(肝病)诊疗中心建设,新增宝安区中医院等2家中医住院医师规培主基地,在全国首次中医系列绩效考核评估中,市中医院等3家中医院进入前百名;成立全市中医医疗联盟、中医治未病联盟、中医护理区域联盟等,支持龙岗区创建国家中医药服务典型示范区、宝安中医院(集团)开设全市首家中医医养结合社区医院,试点开展中医安宁疗护工作,社康机构中医药服务全覆盖;探索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建设,为深圳中医药综合改革作出新探索。
在推动科技创新,扶持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方面,深圳市建设中医药创新载体18个,中药标准化项目获2020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加强深港澳中医药学术交流和科研协作,共建国际认可中医药检测标准;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创新中医药进党群服务中心机制;推进互联网+中医药,创建市中医药综合管理平台,建成市区中医院智能服务系统,智慧医院、智慧药房等项目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高效中医药服务。
(原标题《深圳支持光明罗湖中医药传承发展研究院建设,打造“粤港中药制剂中心”》)
编辑 周梦璇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曹亮 范锦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