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离地355米,无桥墩跨千米峡谷!湖南这座“悬空”大桥是怎样建成的?
香港经济导报
2021-03-29 15:44

矮寨不矮 时代标高

矮寨,地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西大门,原名鬼寨,后以四面高山耸峙,村居河谷之下,更名矮寨,为苗族聚居镇。矮寨内,德夯大峡谷高度差达500米,其路尤险,其景尤美。

“矮寨大桥,连接的是摆脱贫困、乡村振兴,架通的是历史、未来,通畅的是党心民心。”3月16日,湖南省委书记许达哲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讲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课时引用了一则“金句”: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创造了“矮寨不矮、时代标高”的精彩故事。

驱车从吉首市出发,途径包茂高速,不到半小时就能驶入矮寨大桥。记者站在大桥桥梁一侧的景观台上,能看到大桥的塔、梁与两侧的山体是自然融合的,山体里还“长”着许多纵横交错的岩锚,最深的可达40米,连接着大桥的吊索,为桥梁提供强大拉力。 矮寨大桥主跨1176米,跨峡谷跨度世界第一,桥面离谷底355米,没有桥墩。这不禁让人感叹:如此鬼斧神工的奇观,它到底是如何建成的?

匠心精神 中国制造高度

说起中国制造,不得不说中国的桥梁。中国制造的桥梁无所不能,十分厉害,可以上山,可以从天而降跨越千米大峡谷,还可以下海。更让外国人称赞的是,中国的桥梁还十分漂亮,成为一道道漂亮的风景线。

矮寨悬索桥是世界最高最长的悬索桥

2004年起,由时任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副院长胡建华领衔的20多位桥梁设计师,就开始踏勘、设计。历经近4年的反复讨论、试验之后,架设一座特大悬索桥飞跨矮寨大峡谷的方案才被确定下来。 2007年10月,矮寨大桥破土开工。承担施工任务的湖南路桥集团被称作“路桥湘军”,曾被交通运输部授予“中国桥梁十大英雄团队”。 “施工初期,很多外地的货车司机一听说是给矮寨大桥送材料都不愿意来。当时运输材料只能走矮寨盘山公路,要转13个弯,堵车是常态,一堵就是一天。”湖南路桥集团矮寨大桥项目部吉首岸工区长苏巧江回忆。 历时4年多的建设,2012年3月31日,矮寨大桥竣工通车,桥面距谷底高355米,跨度1176米,宛如一条空中巨龙飞在德夯大峡谷上空。1000余名建设者用“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在悬崖峭壁之间创造了奇迹。 矮寨特大悬索桥为四车道高速公路,吉茶高速公路项目关键控制性工程。大桥建成通车后,将极大地改善湘渝两地的交通现状,对加强中西部地区的交流,促进各民族团结,对拉动整个大湘西以至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开路先锋”铜像与矮寨大桥遥相呼应

矮寨大桥也是我国真正具有原创技术的两座大桥之一,在施工过程中,建设者们攻克诸多世界性的施工难题,创造了跨峡谷悬索桥、“轨索滑移法”架设钢桁梁、采用塔、梁完全分离的结构和采用岩锚吊索结构并用碳纤维作为预应力筋材四个世界第一。

矮寨大桥建设开展了“四个创新”,打造了“四大亮点”。

首次採用碳纤维预应力索对岩锚底座进行锚固

轨索移梁法即利用大桥永久吊索,在其下端安装水平轨索,再将水平轨索张紧作为加劲梁的运梁轨道,实现由跨中往两端节段拼装大桥的钢桁加劲梁。相对于桥面吊机拼装方案,轨索移梁方案可大大减少钢桁梁的高空拼装作业,既可节省工期和节约投资,又有利于保证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

矮寨大桥施工时安装碳纤维锚索

首次采用塔梁完全分离结构

一般悬索桥设计中,塔与梁相接,但矮寨大桥索塔位置距悬崖边缘仅70-100米,下面即是数百米高的谷底,地形比较特殊。使用塔梁完全分离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山体的开挖,缩短钢桁梁长度,节省投资。

首次在悬索桥上使用大型岩锚吊索

由于使用了塔梁分离式悬索桥结构,使钢桁梁长度小于主塔中心距,主缆存在无吊索区,吊索卸载应力为零的情况就会出现,并且对大桥的钢桁梁受力也有不利影响。因而,大桥採用岩锚吊索结构。在吉首岸设置1对岩锚吊索,茶峒岸设置2对岩锚吊索。岩锚吊索作为调节器,让主梁受力平衡。

首次採用碳纤维预应力索对岩锚底座进行锚固

将岩锚吊索所受的拉力传至地面岩体上,常规岩锚索预应力筋材採用钢绞线,矮寨大桥根据研究试验后採用了高性能的碳纤维作为预应力筋材,与传统钢绞线相比,碳纤维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的特点,为桥梁的安全提供充分的保障。

日常维护大桥

矮寨大桥建设呈现出的四大亮点:一是创新采取轨索滑移法架设主梁,用时不到3个月时间,将全部69节钢桁梁架设完成,大幅节省了工期。二是主缆架设创造了每天6根单线往复式架缆最高记录。三是钢桁梁45万套高强栓,全部精确定位安装,无一扩孔现象。全部螺栓进行了初拟、终拧监控,保证每套高强螺栓轴力达到设计值。四是全桥施工过程中未出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创造了“零死亡”安全奇迹。

如今,名满天下的矮寨大桥被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推荐为“十大非去不可的世界新地标”,被中国公路学会评为“中国十大最美桥梁”,还写入了湖南省中学教材(初二地理),成为湖南新的时代名片。

世界奇观背后的故事

从 2007年9月正式开工,到2012年竣工通车,矮寨大桥的建设用了5年时间。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矮寨大桥时更是盛赞:“月亮不只外国的圆,这就是中国的圆月亮!”

李克强总理2013年出访欧洲时,将大桥建造中首创的以“轨索滑移法”为核心的桥梁建造技术与高铁技术一并在中国基础设施及装备制造展上进行了推介。

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辉煌中国》第一集《圆梦工程》,也对矮寨悬索桥这一超级工程作了专门介绍。美国一著名视频网站曾这样描写矮寨大桥,“宛如穿行在云端,气势雄伟,拔地通天”,给美国网友以极大震撼。

一座大桥,为何获得如此的重视和关注?

大桥下方,就是著名的矮寨公路。这段公路虽然只有6.25公里,却因修筑于水平距离不足100米、垂直高度440米、坡度为70-90度的大小斜坡上而被称为“公路奇观”,需要在胆战心惊中开行半个多小时方能通过。

矮寨盘山公路

80多年前,2000多位民工栉风沐雨奋战了整整7个月,才修通了这段6.25公里的公路,并有200多人长眠于此。

作为湘川公路的一段,这里正是衔接粤汉、湘桂黔路通向西南的咽喉要道,抗战时期,这条公路甚至还是衔接粤汉、湘桂铁路通向西南大后方的唯一通道。

但是,通行难一直是紧扼这条要道咽喉的核心问题。山路崎岖,矮寨盘山公路险象环生,最窄处甚至无法错开两辆小汽车。改革开放以来,随著车流量日益增大,这条公路更是经常堵车,有时一堵就是大半天。

为加强与重庆等西部省市的联系,改变湘西落后的交通状况,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修建吉茶高速公路。

矮寨大峡谷是吉茶高速公路的必经之地,于是便有了这座堪称奇迹的矮寨大桥,有了大桥建设者们创造的4个世界第一:大桥两索塔间跨度1176米,跨峡谷跨度世界第一。

“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的展现,促成了矮寨大桥的顺利通车,更让跨越矮寨大峡谷的时间缩短到了1分钟。

如今,矮寨大桥日均车流量达到14040台/次。这其中就有大量如李先生一样来湘西旅游的成都游客。“壮美!惊艳!”站在矮寨大桥旅游观景平台上,李先生一家赞不绝口,纷纷找好位置拍照留影。

高桥连心 承载致富希望

2012年3月31日,矮寨大桥建成通车。这座力与美完美结合的大桥,也成了神奇的打开美的通道。它犹如彩虹飞渡,将大山深处无尽的美,日夜不息地向着无数爱美的眼睛与心灵流淌。 1987年,德夯大峡谷就被开辟为旅游景区。但囿于交通环境和接待能力,一年的游客量不过10万人次。矮寨大桥开通,大桥与德夯大峡谷“打包升级”,成为矮寨奇观旅游区,游客成几何倍数增长。2019年,矮寨奇观旅游区累计接待游客547.4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亿元。

矮寨苗家风情

随着矮寨大桥、吉茶高速公路的贯通,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加快,湘西通过这条连通外界的开放之路,走上了改善民生、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矮寨奇观旅游区员工龙元斌,世世代代都住在附近的苗寨里。他从未想过,与那些从小仰望的崖壁会有如此亲近的一天。如今,距离谷底近400米的峭壁之上,人们修筑了玻璃栈道和崖顶观景平台。游客贴着悬崖行走,整个峡谷的风光一览无余。细看身边崖壁,它们呈现出如书页般的自然层理,讲述着沧海桑田的故事。 国际低空跳伞节、矮寨大桥平衡绝技秀、国际马拉松、鼓文化节、自行车赛事……一项项对标国际、引世界瞩目的赛事落地。不难发现,大桥架起的不仅是湘西与外界的沟通之路,更是山城崛起的思想之路。 吉首市德夯管理处相关负责人石青春介绍,依托“矮寨奇观”这一金字招牌,矮寨镇前后启动矮寨悬崖玻璃栈道、海螺峰索道、天桥仙居、峡谷星空等重点项目,打造“奇观地标”,以苗族古村落景观和农耕文化、民风民俗为核心吸引物,打造苗族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举办民族特色文化活动。目前,当地以核心景区为主,乡村旅游为辅的全域生态旅游正在形成。“大桥承载致富希望,矮寨镇全镇建档立卡户1728户,7211人已全部脱贫。”

苗家姐妹

如今,“到湘西,游凤凰,看大桥”成了去大湘西旅游的新时尚,同时大桥也牵引带动了沿线“张家界-芙蓉镇-矮寨”、“凤凰-矮寨-十八洞村-边城”两条精品旅游路线。观山戏水品茶,体验民宿,湘西旅游大格局已逐步形成。 矮寨大桥两边有两个村庄,一个叫家庭村,另一个叫幸福村。大桥开通之后,连成了一个“家庭幸福”。家庭村党支部书记秧志银表示,“小孩四年级之前要去桥对面的学校上学,以前去的时候要一个小时,回来爬坡要两个小时。桥通了以后,小孩读书、我们出行都有车了,以前我们去一趟吉首要半天的时间,现在只要40分钟就可以到了。” 一旁的农家乐经营者石大林自豪地说:“我去年农家乐收入大概两三万吧,现在不用去外面打工了,还比那时候挣得多,又能照顾老人和小孩。” 秧志银表示,接下来他们将整合村里的空心房资源,并且进行招商引资,对村里的民宿进行统一化管理,开发挖掘特色苗家菜,形成系统的发展体系。

问天台上敲响苗鼓

大桥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交通运输条件,村民们通过开网店、组织刺绣培训、研创品牌“矿泉水”等方式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此外,大桥之上,腾飞的不仅有旅游业,还有湘西的特色农业产业。吉首消费扶贫生活馆负责人王彬彬介绍,号称“一两黄金一两茶”的黄金茶,获国家地标认证的白云贡米,无酸不欢的湘西醋,地标产品猕猴桃汁、葛根粉、平壤豆腐、腊肉等,都是湘西知名、精品、特色产业,也是游客必买“土货”。

茶农在茶园里采摘新鲜茶叶

远古湘西,总是与悲情、诡异、落后、野性联系在一起;改革开放后人们谈论湘西,喜欢说她美丽、灵动、梦幻;而今的湘西,现代化的气息日渐浓郁。湘西摆脱了千年绝对贫困,全州市场主体达到14.7万户,“十三五”期间旅游总收入超过520亿元,州府吉首已成为武陵山区一颗亮丽的明珠。到2025年,湘西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将力争突破1000亿元。 沧桑巨变,湘西恍若换了人间。

(原标题《【震撼】让世界仰望的湖南高度》)

编辑 关越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曹亮 范锦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