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帮西海固移民铺了一条“阳光路”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雨萌
2021-03-27 08:49
摘要

华为数字能源产品线总裁周桃园表示,光伏产业将迎来“光伏平价走向光储平价、传统储能必然走向智能储能”的变化。

日前,就华为在深圳发布的智能光储解决方案和智能组串式储能解决方案,华为数字能源产品线总裁周桃园表示,光伏产业将迎来“光伏平价走向光储平价、传统储能必然走向智能储能”的变化。

对于国家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这无疑是巨大利好。伴随华为推广应用的智能光伏解决方案,依托科技创新,宁夏走出了一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宁夏光伏扶贫发电年收入超1亿元

宁夏地势海拔高,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度高。在大力推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同时,当地政府积极探索光伏与民生帮扶结合,先后在海源县、原州区、西吉县等县区,建成345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规模共计11.9万千瓦,预计年均发电收入超1亿元,电费收入全部用于贫困村扶贫工程,惠及349个贫困村2.6万多个贫困户,被国家能源局、国家乡村振兴局确定为6个光伏扶贫省级试点之一。

为了确保光伏扶贫电站稳定运行,确保村集体和村民长期收益,宁夏通过公开招标,全部采用了华为智能光伏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云计算等ICT技术及无线宽带系统、无人机巡检、智能光伏云等智能化运维手段,有效解决电站容量小、分布广、后期运维难度大等难题的同时,实现了对所有村级扶贫电站的远程监控、检测、诊断和管理。

相比传统解决方案,该方案使发电量提升3%以上,运维效率提升50%以上,打造了高质量的精准帮扶,让脱贫乡村地区也能切实享受到科技与绿色清洁能源带来的长期稳定收益。

光伏电站让红寺堡弘德村口袋有钱了

吴忠市红寺堡是解决西海固脱贫致富的主战场,也是全国最大的单体易地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2012年搬迁而来的村民喜金龙脸上洋溢着笑容。

喜金龙曾是因病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搬迁走出西海固后结婚生子,还成为光伏园区公益性岗位的工人。他所在的村每年约40万元的光伏扶贫发电收益,是集体经济的重要收入来源。

吴忠市红寺堡区扶贫办主任吕振中介绍,光伏扶贫电站有25年的长远收益,且回报率高,一次性投入后长期净收益,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2020年底,弘德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86元。

以一个20MW电站为例,逆变器全部采用华为组串式智能逆变器和一体化智能解决方案,可提升发电量3%,20年可多收益330多万元;提升50%以上运维效率,节省成本386万元;村集体经济累计增收720万元。

2020年,红寺堡区共有40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总发电量3277.3万度,收益2062余万元。

“光伏扶贫一定不是低价工程,而是精品工程,其稳定性优势和长期收益会更显现。”华为工程师严剑锋说,要助力光伏成为主力能源,必须解决光储的核心问题,并通过技术降低成本。

(原标题《华为帮西海固移民铺了一条“阳光路》)

编辑 刘彦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党毅浩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雨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