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岛头沉箱安装完成。
伶仃洋内、宝安海域,世界级跨海通道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又传来捷报:3月26日上午11:30,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岛头防护结构减载沉箱顺利完成安装。宝安海域上的“海上鲲鹏”日益完善。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岛长625米,最宽处456米,呈菱形,形如“海上鲲鹏”,采用大体量钢圆筒“快速成岛”,承载着桥、隧过渡转换的重要功能。本次安装作业位于岛隧结合部的E1沉管管节管顶区域,通过在人工岛前沿线设置5个减载沉箱,实现E1沉管管节管顶压载,并对岛隧结合部陆域环境进行回填防护,保持岛头整体结构的稳定,确保“海上鲲鹏”能稳扎江海、迎风击浪。
据建设方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部介绍,为降低沉管管节顶部荷载,沉箱均为减载空箱,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3.4米,高6.2米,单箱最大重量达720吨,安装属于大型水上起重吊装作业,需专门定制自重达40吨、最大吊重约760吨的吊装设备。
3月22日中午,特为本次安装远航而来的1600吨起重船(起重27)到位,船舶驻位、技术交底同步进行,紧接着开始沉箱起吊、装船,24日中午沉箱全部装载完毕,起重船到达西人工岛岛头驻位。
目前正值珠三角季风期,要连续作业完成全部减载沉箱的起吊、装船、转运、安装等繁多工序,施工安全风险高。此外,减载沉箱安装于岛隧结合部特殊位置,关系到沉管抗浮安全及岛壁结构完整性,沉箱安装前才能进行基床抛填及整平,安装后须及时围蔽岛壁结构,并尽快完成沉管管顶回填及沉箱倒滤结构施工,施工工序衔接紧凑,施工组织难度大。
“受到岛壁结构抛石、沉管两侧锁定回填、导流堤基础抛填等因素影响,沉箱安装对锚系布置、移船驻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安装效率和精确度,避免可能出现的沉箱间磕碰、损伤等问题,我们提前部署,多次开展技术研讨会,加强与各班组的沟通,同时应用了自主研发的沉箱安装定位系统,通过可视化功能引导起重船确定预定安装位置,再以全站仪设备进行辅助核校,实现高效率、高精度完成安装施工。”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部西岛分部部长王刚表示。
3月24日下午17:00,首个减载沉箱安装到位,26日11:30,5个减载沉箱全部安装到位。经检测,安放精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来源:宝安日报)
编辑 汪新林 审核 谭凤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