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人与宠物的相处,小编不由得想起冯骥才先生笔下的《珍珠鸟》,冯先生家的珍珠鸟喜欢在写作时围着他的笔尖蹦来蹦去,啄他的笔尖,啄他的手指,而先生则会轻轻抚摸着珍珠鸟的绒毛。珍珠鸟趴在他肩头睡去的温馨一幕,不知羡煞多少人。广州日报编辑记者与宠物之间的故事也同样让人羡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用爱化去宠物的病症伤痛♡♡♡
在领养蛋黄(比熊犬的昵称)之前,我刚刚失去了一个陪伴我十六年的大金毛狗狗。和好多养宠人一样,我也怕再次承受失去的痛苦,不打算再养了。但没想到两个月后,曾经被人抛弃在大街上的小蛋黄,就阴差阳错来到了我家里。当救助人把蛋黄蜷缩在街边被雨水淋湿的照片给我看时,我内心是拒绝的,照片里的他尖嘴猴腮、又瘦又丑。
可当救助人把它放在我怀里,它把小脑袋乖乖放在我手臂上时,我的心似乎被轻抚了一下,决定要和它成为家人。因为被遗弃过,蛋黄刚到我家时特别胆小。比如,别家小狗都巴不得出去玩,但是蛋黄特别不愿意出门,只要一给他套上牵绳,它就像被定形了一样,动都不敢动,出门儿也是被“拖”着出去。
每当我在家里里外忙碌时,它会乖乖趴在附近“等”着我。一旦我忙完准备去沙发“葛优躺”时,他能准确判断出方向,在我坐下来的一刹那,跃上沙发瞬间躺在我身边!百分百和我神同步!
有了家,有了爱,曾经陌生、胆怯的蛋黄也开始有了“小情绪” “小心机”。每次吃饭,他会蹲在自己专属座位上等着好吃的,可是当家里人一走开,他会悄咪咪伸出爪子一跃而过,抢占离美食更近的有利地形;每次早上我去叫他起床,他会马上“扮萌”,翻起肚皮,四脚朝天,等着我去挠他肚子,似乎在说“妈妈,躺着多舒服啊,不起床行不?”。
离蛋黄第一次来到我家已经过去了一年多,蛋黄也快2岁了。每次朋友们看到他领养前后照片的巨大反差,都会惊叹:这根本不是同一只狗!真的,都说相由心生,每只可爱软萌的宠物背后都有一个善良有爱的主人,能够用爱化去它们的自卑怯懦,化去病症伤痛,重新信任这个世界。
♡♡♡我的疲惫靠撸猫消解♡♡♡
毕业第一个月,我萌生了养宠物的念头。经过一番眼缘考核,我拥有了人生第一只小猫咪踏踏—一只呆头阔脑的银渐层。
我还记得它来到我身边的情形:那是个阴雨天,接它时,它一直对我眯眯眼,然后咕咕咕地疯狂呼噜,让我觉得它很满意我这个主人。然而踏踏在到家的第一天,却只喝水不吃“饭”,吓得我到处找资深铲屎官咨询。好在,最后饥肠辘辘的它屈服了,勉为其难地吃了几口猫粮,我才安心下来。
令人惊奇的是,踏踏是只爱吃意面的小猫咪。一天,我刚把出锅的意面端到桌上,踏踏就跳到桌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啃了两口我的意面。打那以后,但凡吃意面,都得仔细看着,以防被偷吃。
踏踏是个很乖的孩子。在我不开心的时候,它会把爪子搭在我的腿上,对我眨眼睛,非常友爱地关怀我。虽然它是个公猫,但我知道它情感细腻,关注着我的喜悲,一如我关注着它的所有。
因为踏踏给我很多正向的反馈,我有了更多自信去养好小猫咪,后来我家又出现了馥馥、瑰瑰和诗诗三只母猫。很多朋友听闻我养了四只猫,都会露出肃然起敬的神情,仿佛我做了件很厉害的事情。我倒没有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因为对我而言,它们是家人是朋友,照顾它们很快乐,因为我的疲惫都要靠撸猫来消解。我希望这四只小猫,下辈子继续做我的猫,我能继续爱它们!
♡♡♡小“丑”猫是我的小天使♡♡♡
刀刀是我从一对年逾70岁的老广夫妇那儿领养来的,是金吉拉和加菲的“混血”。这个混血儿的模样谈不上优雅,造物主在创造它的时候像是喝醉了酒玩涂鸦,它没有拥有猫妈雪白的毛发,也没有遗传到猫爸贵气的脸庞,一张写满委屈的小扁脸上,硬生生被胡乱涂上了一抹刀疤状的黑毛,看着既诙谐又蛮横。
庆幸的是,我向来喜欢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这样一只长相“粗鲁”的猫,却成了我的小天使。大概是刀刀离开猫妈妈的时间比较晚,它比我以往遇到的猫咪都要会撒娇,不管是我写东西,还是上洗手间,它总会像块面包一样蹲在离我不超过2米的地方。当我向它招招手,它便竖着鸡毛掸子一样的尾巴跑过来,用耳朵蹭蹭我的手,再用舌头舔舔我的指尖。
不过当小猫淘气起来的时候,也是真淘气。什么都会成为它的玩具,放在桌上的盲盒玩具、项链上的坠子、小小的药瓶……甚至是不小心掉在地上的亮闪闪的针,它都会想去把玩一下,结果就是“好奇害死猫”,针被它很快不小心吞下了肚子里。刀刀“吞针”的那个清晨,我突然特别理解为人父母心的时刻:挨个打电话问宠物店是否有开门,是否能进行胃镜手术,再一路乘车狂奔……那场手术花费不菲,小家伙手术恢复得很好,可我还是自责,都怪我疏忽大意没照顾好它。
养猫是负累还是快乐?对于独居的我来说,它赋予我的是快乐。当我抱着刀刀的时候,听着它的咕噜声,我就觉得已经开始“母爱泛滥”了。
♡♡♡不养宠物是因为害怕告别♡♡♡
我曾不止一次说过“永远不会再养动物”。这句话,好像是一种决心,也好像是一种提醒。并不是因为不喜欢动物或者嫌麻烦,只是再也不想要经历与它们的告别。
我也曾与可爱的动物们度过有意思的时光。小时候我常常住在叔公家。叔公是一个文雅的读书人,阳台的大水缸养着尾巴长长的金鱼,五彩斑斓。我总是蹲在水缸前,一蹲就是一下午,看着它们,和它们玩耍。后来,叔公送给我几只鹦鹉,翠绿色的小动物在鸟笼中活蹦乱跳,我每天给它们喂食、加水。过了几天,我好像对这种豢养的关系感到无趣。当时还小,没有考虑过它们能否独立生存,就跑到阳台,打开了鸟笼的门,一只、两只鹦鹉跳了出来,在阳台上玩耍了一阵子后,就展翅飞走了。我傻气地流下眼泪,不知道为什么。晚饭后,妈妈奇怪问“鹦鹉怎么不见了”,我说“放走了”。
小学时,我经常到姑姑家。低矮的小楼夹层,总是有学生在跟随姑丈学琴,每当我爬上爬下时,白色波斯猫咪咪睁着两只颜色不同的眼睛,在音乐声中欢乐地在狭窄的楼梯上下跑动,灵活从我脚边的窗子蹿进蹿出,乐此不疲。
好朋友家也有一只可爱的猫猫。我们去他家玩的时候,上楼梯时,猫猫就会从楼上飞快百米冲刺下来,扑到他怀里,神情憨嬉,动作依恋。我算不上爱猫之人,也觉得它非常讨人喜爱。然而,它最后遭遇了不幸。好朋友说,他再也不愿意养猫了。
宠物于我是平等生命,与人一样拥有尊严和自由,我害怕它们普遍比人类短暂的生命会很快终止,害怕我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要经历“失去”。与其利用宠物抵抗孤独,我更愿意独享孤独。
♡♡♡因为猫我成了光头♡♡♡
已经很多年没养宠物了。前年,我接到了一个关于猫咪咖啡馆的选题,我们巡视了市内好多家猫咪咖啡馆,有时是采访,有时纯粹是坐在那放空自己。大部分的猫咪咖啡馆都是暖色调的软装彰显着温馨,就算有的猫并不黏人,甚至傲娇冷漠。那天,我接触的第一个采访对象,是一个养了十几只猫的兽医。他先提问的,问我喜不喜欢猫,他说如果不喜欢的话那就不用聊了。最后我和他交换了一个真实故事才打开了话题。
在我还在上幼儿园时,家里来了一只野猫,猫成了我儿时最好的玩伴,我抱着它玩,给它喂食,睡觉都要抱着猫。后来那只猫把猫藓传染了给我,最后我把头发都剃光了,才治好病。从此之后,我家里再也没养过猫了。我一直以这个故事当作我爱猫的证明。而后来没再养猫。一是在家里家人会反对,二是自己一个人没信心把猫照顾好。
后来有一回晚上,我抱着电脑到一家猫咪咖啡馆里写稿子,一只猫咪跳到我的身上,用它软绵绵的脚掌踩踏着我的键盘,居然跳出了音乐软件,放起了音乐,歌的名字叫作“谈恋爱前不如先养猫”,实在有趣。
歌词中说到,“你爱上了它,尾巴欢愉、柔软肚皮,也得接受它高冷脾气、瞳中神秘”。我们总是享受着浪漫和美好,又常常忘记照顾着生活的一地鸡毛,现在怀疑我至今还没养猫的原因是我不足够爱猫。
★★★人与动物的关系需要把握一定的尺度★★★
人是群体性动物,如果独自在一个世界里几乎无法生活下去,所以需要同伴。但是人和其他人之间产生某种关系时,可能会出现很多障碍,比如信任问题、忠诚问题——这些障碍往往难以解决且无可避免。因此,许多人把情感安放在宠物身上,认为宠物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安全感,不需要担心被背叛、被伤害、被欺骗,能真真实实感觉到被爱;被宠物百分百依赖,能感受到被需要,会有满足感,认为自己对宠物来说很重要。跟宠物之间有良好的互动,能满足情感需求。对于孩子来说,从小饲养宠物,能培养与他人的相处之道,更好地照顾别人,与别人交流互动。
然而,情感是双向的,当宠物依赖人的同时,人也对宠物有所依赖,一旦个人(而不是家庭整体)与宠物之间的关系走得太深,有可能导致影响人和他人的关系。在我的来访者中,就有个案是因为与宠物的相互依赖程度过高,影响自己和爱人的交往。无论是人与人的关系,还是人与动物的关系,都需要把握一定的尺度,这是一个心理健康、成熟的人所应该学习的,有尺度的、理性的、既亲密又相对独立的相处方式,才有可能建立起一段稳定的、舒服的、健康的关系。
(原标题《小编碎碎念 | 亲爱的,我愿做你一辈子的铲屎官~》)
编辑 刘桂瑶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范锦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