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3日“世界听力日”和“全国爱耳日”即将到来之际,世界卫生组织今日发布首份《世界听力报告》。《报告》称,目前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听力损失影响全球超过15亿人。预计在未来30年里,听力受损的人数可能会增加到25亿人。这一连串的惊人数字,让人们不得不把目光聚焦于平日里容易忽视的爱耳护耳问题。关于爱耳护耳的话题,今天一早便冲上了微博热搜,备受关注。
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不管是松风、泉流、虫鸣、鸟叫等大自然的天籁之音,还是亲切的问候、温柔的耳语,抑或是婉转的歌声、美妙的旋律等人间精彩乐章,都需要通过耳朵聆听才能真切感受。如果没有正常的听力,不仅原本动听的世界会黯然失声,就连日常工作和生活都会大受影响。听力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造成听力损失的病因是繁杂的,既有先天性的因素,也有后天性的因素。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失聪和听力损伤的事实档案》表明,一半以上的听力损伤是人为造成的。这意味着,许多听力损失病例,特别是那些因后天因素导致的病例是可以通过完善公共卫生措施等得到预防的。相关数据亦显示,约2亿人患有可预防或可治疗的慢性耳部感染,近60%的儿童听力损失可以通过免疫接种、改善产妇和新生儿护理、中耳炎筛查和早期管理等措施实现有效预防。
因此,应如世卫组织建议,及时采取行动,以人为本,将听觉保健纳入国家卫生计划,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如此,才能为所有人提供耳部和听力保健服务,进而努力解决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听力损失和耳部疾病问题。这也是今年世界听力日的主题“关心所有人的听力健康”的价值旨归。宜尽早将此摆上议事日程并加快推进,让更多人免于听损或早日摆脱听损困扰。
与此同时,科学爱耳护耳知识普及应与耳部和听力保健服务协同并进。听损人群之所以如此庞大,一大原因在于很多人不知如何爱耳护耳。环顾周遭,坐地铁公交持续大音量使用耳机、长时间“煲电话粥”、用硬物掏耳朵、经常泡吧、去KTV、滥用抗生素、身体过度疲劳,以及长期有负面情绪等等,这些伤耳行为在年轻人群体中尤为常见。这些不健康的卫生习惯对耳朵听力的损害是巨大的,也是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人们对此或不自知,或知而不以为意,着实令人忧心。大力普及听力健康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爱耳护耳意识,显得尤为必要。
相关部门和有关组织机构,不仅要在特定时间节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世界听力日”和“全国爱耳日”宣传活动,更要在日常做好爱耳护耳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引导大众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耳部卫生,保持良好用耳习惯,尽量避免或减少在高分贝噪声中的暴露时间。
科学爱耳护耳,才能无碍聆听万物回响。不要让听力损失影响我们的生活,更不要让一些本可以避免的悲伤故事发生。用心呵护耳朵,保护听力,你我将终身受益。
编辑 许舜钿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李怡天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