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线人员扶贫点滴,东莞大岭山扶贫纪录片首映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秋伟 文/图
2021-02-26 17:59
摘要

2月26日上午,由东莞市大岭山镇摄制的扶贫纪录片《见证-大岭山扶贫记忆》首映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大岭山镇文化服务中心演播厅举行,这是大岭山镇有史以来第一部自制的纪录片。

2月26日上午,由东莞市大岭山镇摄制的扶贫纪录片《见证-大岭山扶贫记忆》首映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大岭山镇文化服务中心演播厅举行,这是大岭山镇有史以来第一部自制的纪录片。这部57分钟的影片,以大岭山对广东罗定、惠来、云南省威信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49团的帮扶为关注点,聚焦一线帮扶人员的扶贫实践及其心路情感。

历时半年筹拍全景式展现逾十年扶贫之旅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大岭山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做好对外扶贫任务,取得了良好成效。其中,对口帮扶揭阳市惠来县隆江镇、溪西镇方面,如期实现10个贫困村、518户贫困户共2414人全部脱贫出列,有劳动力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305元,比省定脱贫标准高出75%;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方面,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在同大岭山镇的扶贫协作下,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决定性进展,并成功退出贫困县序列。

《见证-大岭山扶贫记忆》是大岭山镇文化服务中心2020年6月份开始,历时半年筹拍的一部全景式展现大岭山长逾十年扶贫之旅的纪录片。在轰轰烈烈的中国减贫实践的大时代背景下,以电视写实手法,用一帧一帧的镜头语言将大岭山这一扶贫章节生动而艺术的予以记录和呈现。该片力图通过对一线帮扶人员扶贫故事的讲述“自下而上”地来呈现党中央“自上而下”的系列帮扶政策贯彻落实的结果与成效。

作为镇级媒体,大岭山文化服务中心近年来积极拓宽文化服务场域,锐意革弊创新,以“一红二源三香”为遵循,在音乐、美术、书法、广播剧和电视宣传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文艺精品。这部扶贫纪录片的成功拍摄,正是大岭山文化服务中心自觉顺应改革大势、主动求新求变的一次探索和实践。据了解,这一次的纪录片拍摄是该镇文化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第一次介入纪录片的创作尝试,同时在全市同级媒体中,也是第一个拍摄扶贫题材纪录片的吃螃蟹者。

主办方特别邀请了片中代表性人物来到发布会现场。他们“戏里戏外”始终如一的本色表现,让在场人员印象深刻的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该片聚焦的准确及意义所在。

参加首映式的媒体专业人士还与主创人员进行了积极深入富有温度的交流与探讨。他们不仅对该纪录片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同时希望大岭山文化服务中心在未来的主旋律宣传尤其是纪录片的创作上更上一层楼。

全方位精准扶贫,与当地扶贫干部、贫困群众一道攻坚克难

据了解,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方面,自2017年结对以来,大岭山镇、威信县两地党委政府每年都会落实党政互访工作,在总结帮扶成效的同时共同探讨新路子。大岭山镇派出医生8批次,在威信县人民医院挂职累计任期达到56个月;共派出老师5人,其中一名是大岭山镇唯一的数学高级教师。

大岭山镇积极开展威信县“爱心房”援建项目,对扎西镇100户建房特困户按户均2万元予以补助,有力的促进了当地困难群众的安居工程;2020年帮扶建设猕猴桃产业帮扶项目等等。消费帮扶约266万元,其中东西部扶贫协作方面,共计消费帮扶约183万元。另外采购惠来县隆江镇、溪西镇沙地番薯、淮山、姜薯、大米、冬瓜、萝卜干等农产品约9.7万公斤,销售额达83万元。通过消费扶贫帮助当地产业发展,实现群众的增收创收。2017年至今,大岭山镇镇村两级共拿出743万财政资金,帮扶威信县脱贫攻坚建设。

对口帮扶惠来县隆江镇、溪西镇方面,大岭山镇严格落实两地扶贫工作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主要领导到对口帮扶地区调研对接脱贫攻坚工作达10次,每季度召开不少于1次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确立工作重点,逐步完善扶贫领域的各项机制。大岭山镇先后派出25名干部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一线,与当地扶贫干部、贫困群众一道攻坚克难,如期实现10个贫困村、518户贫困户共2414人全部脱贫出列,有劳动力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305元,比省定脱贫标准高出75%。

截止2020年底,大岭山镇共在溪西、隆江两镇10个帮扶贫困村统筹投入使用各级帮扶资金共7448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开发资金3695万元,到村引导资金3000万元,社会帮扶资金及帮扶单位自筹资金共753万元,共落实到村帮扶项目294个、到户帮扶项目约44285个,主要用于农田水利、道路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民生工程项目和农业产业、光伏发电、资金入股等产业项目。

扶贫协作过程中,大岭山镇不断加大重点任务落实力度,优先保障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拓展就业渠道。自2017年到目前,在大岭山镇协助下,威信县共向东莞市输送务工人员4189人次,就业困难人员(建档立卡户)3180人次,残疾劳动力75人次,高龄贫困劳动力893人次,共解决了12名随威信县务工人员子女的读书问题。

为解决贫困群众在疫情期间外出务工难题,大岭山镇联系辖区多家企业,向惠来县隆江镇、溪西镇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引导有意向外出劳务的贫困户到大岭山转移就业,另外因地制宜,联合各村致富带头人设立制衣厂、手工作坊等扶贫车间,吸纳当地劳动力155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4人,实现稳定就近就业。 共落实到村帮扶项目294个、到户帮扶项目约44285个,提升村帮扶村集体“造血”能力,发展农业产业项目10个,光伏发电项目10个,资金入股项目31个,预计可为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口年均增收约1024元/人。

编辑 刘桂瑶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李怡天 王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秋伟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