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赴使命 用真情大爱护众生 ——大鹏新区消防救援大队政府专职消防员郑海周
深圳特区报见习记者 苏畅 通讯员 苏颖欣
2021-02-11 10:52

春节到来,大鹏喜讯。经层层推荐申报、评选审核,大鹏新区消防救援大队政府专职消防员郑海周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

2003年,郑海周凭借强健的身体素质顺利进入广东消防总队珠海支队,成为一名武警消防兵,2015年退出现役,并于2016年入职大鹏新区消防救援大队,成为一名专职消防员。从曾经的广东消防总队的武警消防兵到如今的大鹏新区消防救援大队的政府专职消防员,郑海周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18年,他与时间赛跑赴使命,用真情大爱护众生。

2月8日下午,记者见到郑海周时,他笑脸相迎,当谈及到为什么选择消防员这一职业时,他带着几分羞涩说“几年的消防兵经历让我积累了很多经验,也逐渐爱上了这份职业,正是心底那份热爱让我选择了坚守。由于身材单薄,自己就在体能锻炼上多下功夫,训练时别人跑3公里,我就跑10公里。”正是这种肯吃苦的精神,让他练就了过硬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在一次次救援行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汶川地震:他徒手挖出被埋孩子

郑海周说起自己参与救援的经历,印象最深的当属汶川地震救援。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郑海周接到救援命令后于14日凌晨抵达成都。郑海周回忆:“我们负责的救援区域在都江堰,是当时的重灾区。救援时余震不断发生,有时余震震级甚至达到6级,给救援带来极大地危险和阻力。”他和队友们临危不惧,冷静应对,仔细搜寻。在一处倒塌的房屋下发现有生命迹象,为避免被困者在救援过程中受到二次伤害,郑海周和队员们用破拆工具仔细、小心地挖掘,在接近被困者时,他们便戴上救援手套徒手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个6岁左右的孩子被成功救出,大家忘了危险和劳累,抱着孩子欢呼,那一刻让郑海周感受到自己的职业非常神圣。

台风“山竹”:他救出被困婴儿

2018年9月16日,受台风“山竹”影响,南澳一栋楼房的三楼内,两名成年人和1名四个月左右的婴儿被困。大鹏新区消防救援大队接警后,郑海周和6名水域救援小组人员带1辆消防车、1辆水陆两用车赶赴现场救援。

据郑海周回忆,“当时正是‘山竹’最猛烈的时候,风雨很大,打在脸上眼睛都睁不开,人也站不稳,到现场发现,水深已经达到一米多,没过了腰身,无法从楼梯上去救援。我们便迅速在楼侧墙体搭上救援梯,攀爬进入三楼。”郑海周指挥两名被困人员沿着梯子先离开,自己则毫不犹豫地脱下抢险救援服裹在婴儿身上,用一根绑带将婴儿牢牢绑在身上,在其他队员的配合下,顺着梯子将被困婴儿护送了下来,迅速将这一家人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郑海周说:“当时婴儿一直在哭,但当我他把他抱到怀里时,他却不哭了,在那一瞬间感觉心里暖暖的。”这一救援事件得到社会多方广泛关注,也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誉。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他是急难险重前的“逆行者”,他是灭火救援中的“急先锋”,他是疾风暴雨中的“托举者”。在郑海周看来,作为一名农民工,能为老百姓做出一点贡献,就是他最大的幸福。记者了解到,他不仅是一名消防员,还是一名深圳义工,他经常到市区敬老院打扫卫生,为老人们讲故事,送温暖。谈及未来,他表示,会永远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守初心,担使命,守一方水土,保一方平安。

编辑 高原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党毅浩


(作者:深圳特区报见习记者 苏畅 通讯员 苏颖欣)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