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 涉疫个人信息的保护是块“试金石”
晶报
2021-02-04 11:38

2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主任王瑞贺在谈及涉疫个人信息时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为处理个人信息的合法情形之一,但也仅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公开信息收集使用规则,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切实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在此次战疫过程中,数字工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确实对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半月谈记者梳理发现,从去年11月以来,石家庄、成都、沈阳、杭州等地至少出现10起流调泄露事件,甚至还有泄露“疫情应对演练”流调报告的荒唐事。

仅进入2021年,就已有三起此类事件公布。比如1月上旬,石家庄患者周女士的流调信息被泄露,随后周女士收到各种谩骂信息;1月初,云南丽江一名乡镇工作人员将一份公函发在微信群中,导致信息泄露;同在1月,杭州某医院院感科医师林某将一份流调报告转发至微信群,致使一名无症状感染者信息泄露。

疫情期间,还有些酒店、餐饮企业等要求客人填写详细的个人资料,结果没过多久,有人就收到了推销信息……

涉疫信息的采集是为抗疫大局服务,而泄露涉疫信息,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破坏抗疫大局的行为,应该深究、严惩。

如今,移动互联网已深深楔入我们的生活,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越发凸显,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将影响到公众的生活,也会掣肘互联网的平稳健康发展。

近期,某视频平台上一段名为“戴头盔看房”的短视频火了。爆料人表示,出现这种滑稽现象是因为房地产“老带新”、商业中介、自然看房人等不同类型客户可以拿到不同程度的买房优惠,所以看房人极力掩盖面容,以“对抗”售楼处用人脸识别判断客户类型。技术在不断推陈出新,但个人信息泄露的病症并未根除,以至于人们对新技术本身会产生不信任感。

尽管这些年来打击个人信息泄露的呼声不断,一些工作也在开展,但成效始终未尽如人意。在新加坡,发一条垃圾短信就可能被罚1万新元,也就是5万元人民币,而直到现在,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仍然是千呼万唤难出来,个人隐私泄露非常普遍,这样的情况亟待改变。

疫情期间,对涉疫个人信息的保护是块“试金石”。期待有关方面能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筑牢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防火墙。

编辑 陈晓玲

(作者:晶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