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晚,深圳市少年宫剧场,我再次观看了孟京辉戏剧代表作《两只狗的生活意见》。
十年来,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在福田的剧场中观看这部戏了。不同的演员,应时的桥段,面孔簇新的身边人,戴口罩的别样氛围,然而一样的是此起彼伏的会心笑声,台上台下互动的温暖气氛,和在艺术的浸润下弥漫在空气中的幸福感。
看完这场高分的演出,我的一月可以完满了。我想身边的人亦如是。在这样一座蓬勃的都市里,吃饱穿暖、和睦健康只是幸福生活的基底,只有精神上的圆满,才是生活之盐、生命之色。
在我手里握着的一本“深圳福田·精彩一月”的手册上,16场缤纷演出、12场展览与讲座,将2021年初的深圳中心城区点缀得活泼盎然。文化的权利,实际上是一种选择权。对普通的市民来说,只要有心、有闲,就能在身边的文化花园中撷取一枝赏,这才是完美城市的表征。
在这份“文化菜单”中,很多亲切熟悉的经典剧目撞入我眼——孟京辉系列当代话剧《恋爱的犀牛》、《狐狸天使》、《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张国立导演的《我爱桃花》,以及贝多芬的交响曲、久石让和宫崎骏的《天空之城》作品音乐会,在这些文化的给养里,可以让我们暖意重温。
还有更多的,是创新色彩浓郁的崭新演出品类,和深圳这座城市的创新气质一脉相承——深圳交响乐团2020-2021音乐季的“匠心韶华”系列切入角度新颖,无论是“极限挑战”还是“波西米亚风”,都在以新人、新作不断触碰艺术的边界;作曲大师谭盾继上个月刚刚在深圳演出《敦煌·慈悲颂》之后,再次与深交合作,用自己的现代主义作品与贝多芬的浪漫主义大作进行时空交互的对话。盛源、邹翔、袁芳这组“铁三角”搭档也同样拿出了一批相对“偏门”却令人惊喜的曲目。是这些音乐中的新意,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萌芽的气息。
更令人欣喜的,是来自一些看似名不见经传、却匠心独具的演出项目。元旦当晚举行的《卡农》永恒经典名曲音乐会,就紧扣着一首音乐史上的经典曲目——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用不同的轻音乐形式,反复解读这首流传了三个多世纪的神奇乐曲究竟魔力何在,实在让人欣然而悟,这就是创意的价值。
讲座与展览部分,呈现得更多是艺术的质地和思想的重量。关山月美术馆难能可贵地将馆藏关山月先生80年前赴西北写生的作品作为一个专题展出,让人们一窥那个特殊年代的国画大师创作风貌。深圳图书馆的“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和“人文讲坛”系列,有的主题与生活密不可分,有的则深入到传统文化的探微知著,让文化的脚步鸣响在人们的身边。
20年前,我从北京的大学毕业决定来到深圳工作时,内心唯一的疑虑是“我的文化生活怎么办”。学生时代的我是个话剧迷,曾经整天沉湎流连于北京人艺、国话等剧场,生怕离了京城就断了这些文化的给养。然而,此后经年,我亲身经历和目睹了深圳文化生态抽枝结穗,日益繁茂。对“匮乏”的担心,逐渐成为了选择的“困难症”。尤其在福田,高地在崛起,心田终有福。沛然的文化之泉,让“城市”越来越像座城市,“首善之区”,善莫大焉。
哲学家海德格尔引用诗人荷尔德林的名句“人,诗意地栖居”,来形容一种人类生存的理想状态。这种“诗意”,便源发于文化,那些天空下的歌唱、大地上的腾跃,终将成为我们在这块热土上栖居的理由和证明!
【王俊简介】
王俊,资深撰稿人、乐评人、词作者。曾任深圳特区报综艺副刊部主任。广东省级劳动模范,福田区政协委员、福田区文化议员。 担任“音乐工程”、“鹏城歌飞扬”等重要原创音乐活动策划和评审。著有《飞歌30年:来自崛起之城的音乐报告》《歌声起处》 等,主编出版《读书温暖人生》等。 曾担任央视深圳春晚、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晚会等大型晚会总撰稿。参与策划歌曲《南方以南》《南方有座山》《湾区风来》等。创作有歌曲《和你一起盛开》《一路向南》《追寻》《相约》等。
编辑 周梦璇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张露锋 李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