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湾圆桌|Vlog:从李子柒的网络神话说起

2021-01-22 10:55
收录于专题:新传播
摘要

李子柒Vlog的案例,已经可以窥视出网络爆款的基础模型,它不是新闻导向,而是遵循“视觉-叙事-情感”的逻辑

马立明  郭莹莹

所谓的Vlog,是Video和Blog的合成词,属于Blog的一种变体,本质上是个人的网络日志,同时增加了视觉化的效果,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乍一看,这个产品没什么了不起。但是,我们注意到网红李子柒的Vlog,这位呈现“彼岸生活”的女子正在制造一个新的网络神话。

Vlog的内容生产,与其说是记录,不如说是表演。李子柒产品迎合了广大城市白领对田园牧歌生活的想象,带有减压、治愈的功能。因此,该产品更多是一种精心设计的视觉景观。这种互联网逻辑,值得新闻机构认真思考。

在网络短视频时代,人们通过镜头所看到的画面并非只是景物的堆砌,而是客观世界通过媒介形式视觉化后的产物。海德格尔曾提出“世界图像时代”的论述,在今天已经成为现实。而Vlog的内容,尽管标榜真实性,但是它显然是一种经历了修辞的表达。本质上,它是一次寻求共情的视觉历险。

首先,“视觉盛宴”是Vlog最关注的核心区域。在李子柒的乡村美食类Vlog中,李子柒将各种舞台符号的作用发挥到了最大化,无论是乡村的自然环境变化还是传统饮食文化符号都通过视觉化展示在了观众眼前,配合画面和声音符号,向观众还原了一个乡村自然世界。

通常情况下,语言符号在Vlog的互动过程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作用,是联系Vlogger与观众的纽带,然而非语言符号也可以作为媒介进行信息的传递。戈夫曼提出,观众往往会将表演者的微小暗示视为其表演的重要意义符号。李子柒在拍摄乡村美食类Vlog时,将各种可视化的符号注入表演行为之中,如穿着古风元素的服饰,同时隐瞒和避免流露出那些与理想化形象不符的符号,以此达成舞台与角色本身的统一。

其次,叙事视角的变化也值得新闻媒体机构的重视。传统的宏大叙事方式被个体的自我表达所取代,个体作为内容中心被赋予了一定的话语权。从真实性来看,Vlog往往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而是基于李子柒个人的逻辑对其进行剪辑和编排处理后的表演内容和形态,通过简单的交代性字幕和镜头语言可以自然地形成Vlog的叙事逻辑。这种高度的个人化叙事模式可以令观众与李子柒共处于同一语境之中,最大程度地拉近观众与李子柒之间的心理距离。

共情,是网络媒体打造爆款的经典路径,从而强化用户对产品的心理依赖。无论是刷屏的10万+,还是爆款的抖音视频,大部分都带有情感共鸣的特点。有分析家指出,李子柒建造了一个乡村田园的数字景观,但呈现出来的情境与传统乡村有很大的区别,也就是说,它是建构的,是演绎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更符合现代人对于乡野归隐生活的想象,更像是一种“虚实相间的桃花源”。李子柒Vlog的案例,已经可以窥视出网络爆款的基础模型,它不是新闻导向,而是遵循“视觉-叙事-情感”的逻辑。情感永远是最重要的开关,它是很多爆款产品背后的秘密关联因素,而拥有强大内容生产能力及创意的传统媒体机构,打造出另一个爆款的Vlog,并非不可能。

(作者马立明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政治学博士,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访问学者,前深圳特区报评论员;作者郭莹莹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

实习编辑 苏心怡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