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5G产业作为“新基建”的代表,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在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中,诸多5G技术应用“火线上岗”,让全社会认识到了5G的巨大价值,5G发展也被寄予了前所未有的期望。
2020年,我市5G网络覆盖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年建成并开通5G基站6016座,超额完成年度建设目标,全市区域基本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主城区、重点商用区域5G信号覆盖率超90%。
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珠海的5G“新基建”,正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工作机制完善形成多方合力
“加快推进以5G网络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争走在全国全省前列。”2020年4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永航调研我市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时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培植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增长的全新引擎,是珠海实现“弯道超车”、推进“二次创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
去年5月,市政府成立了市5G建设专项推进小组,由分管市领导牵头挂帅,每月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和部署5G工作,有力推进5G基站建设工作。各区(功能区)也相继建立了区领导牵头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5G工作专题会议。
“市、区两级均将5G建设纳入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机制及政府重点工作范畴,由市、区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统筹推进5G建设工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根介绍。
同时,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充分发挥市5G建设专项推进小组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制订全市推进工作方案,牵头编制5G基站和智慧杆布局规划,建立工作台账,跟进工作进度,开展工作督促,定期印发工作通报,协调各类问题,推进了5G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
经过一年来加速建设,目前我市已基本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经测算,我市主城区、重点商用区域5G信号覆盖率超90%,机场、口岸、码头、旅游景点、医院、商圈等重点区域平均下载速度达到200M/秒,最高超过1000M/秒。”张根介绍。
目前,全市5G用户已达118万户。为让市民更好地用上5G,各运营商推出了多个5G优惠套餐,最低每月仅需129元(参与活动后低至90元),越来越多的市民可“平滑过渡”到5G时代。
创新举措破除建设障碍
张根表示,5G网络建设的难点主要在基站用电、物业选址、报建流程。对此,市、区各有关单位通力协作,勇于创新,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措施,有力破除了5G建设障碍。
据介绍,在基站用电方面,针对以往基站转供电比例高、电价高问题,我市打出了一套降低5G基站用电成本的“组合拳”:
一是全面推进转供电改直供电工作。对能通过公用变压器取电的基站,全部改造为公用变压器直供电,按直供电价收费。全年完成“转改直”改造超过800个;
二是全面实施基站电价执行一般工商业用电电价,转供电业主不得以任何形式提高电价,市有关部门印发多个文件推进落实,加强了业务指导和执法监管;
三是简化基站用电报装手续。珠海供电局将基站用电报装流程由5个减为2个,推行报装资料“一次提供”,即可先改造先实施,资料在送电前提供。上述措施促进市内基站电价从平均1.2元/度下降到0.7元/度。
由于技术特性,5G基站安装密度相比4G基站更高,因此,建设5G基站需要更多的站址资源。去年7月,经各区(功能区)、市直各业务主管部门积极发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梳理发布了2020年第一批支持5G建设公共资源免费开放清单,合计2296个公共物业、公共设施全部免费向5G建设开放。
“一年来,还有超过300个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也主动联系电信运营商开放办公场所,为5G基站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用址。”张根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市、区层层压实困难站点协调任务,组织多批次困难站点重点攻坚。在协调过程中,各区(功能区)、有关市直职能部门负责领导经常走街串巷、深入现场协调解决,年内收集多个批次困难站点合计581个,已解决562个,解决比例达96.7%。
政策措施出台带动全面发展
早在2019年,珠海就成为全国首批5G商用城市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5G发展工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出台了《珠海市推进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全面保障5G基站建设,营造5G建设良好氛围,不断丰富5G应用场景,汇聚产业发展生态,着力推进我市5G网络建设和商用步伐。
去年6月,市政府印发《珠海市促进5G网络建设及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支持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其中对电信运营商、铁塔公司建设5G基站将给予财政资金奖励。政策出台后,对各电信运营商、铁塔公司向省公司和集团公司争取资源起到重要作用,也对5G产业链企业形成巨大鼓舞。
《若干措施》提出,对按期完成省、市下达年度5G基站建设任务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每建设开通一个5G基站给予最高1万元奖励,每年单个企业奖励上限2000万元;对按期完成省、市下达年度5G铁塔站址建设任务的铁塔公司,每建设一个5G铁塔站址给予最高2000元奖励,每年奖励上限1000万元。
“在政策引领下,我市5G网络建设、产业发展、应用示范均取得较大发展。”据张根介绍,2020年我市5G产业规模达335亿元,获评省、市级5G标杆项目案例24项,珠海全域被认定为省级5G产业园区,有力推动了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据了解,为支持垂直行业5G创新应用,《若干措施》提出,将重点在工业互联网、无人驾驶、医疗、教育、超高清视频、AR/VR、农业农村、安防、能源等领域中支持一批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的5G新服务、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示范项目,给予每个项目最高100万元奖励。
此外,对完成5G网络全覆盖的园区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支持企业在5G核心设备、芯片、器件、模组及终端等领域开展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对5G产业发展项目给予最高200万元事前资助。
致力打造全国智慧城市标杆
“十四五”期间,珠海将着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未来型生态型智慧型城市。一座更“耳聪目明”的智慧之城,一座更具“青春活力”的未来之城,离不开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
从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打造全球首个5G试点口岸到珠海市首个“5G+智能充电站”启用……5G已经从一个抽象的词汇,变成市民可触可感的便利,覆盖政务、医疗、交通、社保等多个领域,润物无声地走进每一位市民的日常生活。
智慧防控、智能医疗、远程会诊、直播授课……疫情期间,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无疑也成为科技战疫中的“尖兵利器”。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5G应用生态更是初露“峥嵘”。如今,走进格力电器的生产车间,以往人挨人密集工作的景象不再常见,取而代之的是整齐有序的自动化生产流程:在钣金冲压等生产线上,一排排工业机器人正灵活挥动机械手臂,运转如飞。
2020 年,华为在格力电器总部开展了“5G+工业互联网”5G专网改造项目,加速推动传统生产线向智能生产线转型升级,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为智能制造增添动力,强强联手打造“中国智造”的新标杆。
“在信息化和数字经济方面的深厚基础,让珠海在推动5G产业发展和创新应用方面优势明显。”华为中国区副总裁、广东代表处代表周建军表示。
2021年,我市预计还将新增10000座以上5G基站,5G具有的“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广连接”等特性,也有助于珠海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建设智慧工厂,打造全国智慧城市标杆。
“我市将继续深入开展重点领域的5G应用试点示范,例如在5G+智能制造、智慧农业、4K/8K超高清视频、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能交通等重点领域开展应用探索等,带动5G产业链、业务链、创新链发展。”张根表示。
数据
● 2020年我市建成并开通5G基站6016座
● 2020年我市5G产业规模达335亿元
● 我市主城区、重点商用区域5G信号覆盖率超90%
● 对完成5G网络全覆盖的园区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 对5G产业发展项目给予最高200万元事前资助
科 普
速度更快的5G辐射会更大吗?
如今,让人惊叹不已的5G技术应用正绚丽登场。大家在热切期盼5G技术带来更美好生活的同时,却也有一些人对支撑5G技术应用的基站建设不理解。
“5G基站建在我家小区旁边,辐射会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伴随着5G商用的推进,不少居民对基站电磁辐射提出担忧。5G网速变快了,辐射量也会变大?
记者采访了解到,珠海市原有4G基站站址约3300个。5G基站建设采用先易后难的步骤进行,前期主要是对原有4G基站进行升级改建,实现4G、5G双网协同。而5G网络的提速,并不是依靠加大5G基站的发射功率,而是在加快建设基站的同时,依靠扩容传输带宽、提升抗干扰能力和接收灵敏度综合获得的,“就像拓宽高速公路一样”。
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通信基站建设中,中国对辐射标准的要求是全球最严格的。”据他介绍,中国通信基站的辐射标准是,站在1米远的地方,辐射量是40微瓦/平方厘米,而美国和日本的标准是600微瓦/平方厘米,欧盟的标准是450微瓦/平方厘米。
40微瓦/平方厘米是什么概念?据业内人士介绍,家庭中使用的电吹风,辐射可达到100微瓦/平方厘米,电磁炉的辐射达到580微瓦/平方厘米。与这些常用家用电器相比,5G基站天线的辐射功率分散在方圆几平方公里的面积上,而且与人体的距离往往超过10米,对人体的影响反而较小。
据张根介绍,5G基站和家用电器本质上都属于电磁辐射,而非电离辐射,5G基站通过科学、规划选址,能够满足国家标准,为市民健康提供充分保障。
记者手记
勇立潮头 善作善成
在中国社科院与经济日报社共同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8次报告》中,珠海位居2020年中国城市经济活力竞争力指数第5位,仅次于“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
澎湃活力,从何而来?5G、AI、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面对风起云涌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进击”的珠海在乘风破浪中前行,努力寻找每一次经济新脉动,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新引擎。
诚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所言:“作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柱,5G是信息消费的催化剂,是各种技术的融合器,正在领跑新基建。”
面向“十四五”,“万物互联”的数字时代已然开启。这个时代,大数据是生产资料,云计算是生产力,5G、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是赢得未来产业竞争的利器。
从产业到政策,从5G基础设施建设到应用场景打造,勇立潮头的珠海,更要以善作善成的担当,为打造未来产业铸就数字经济新引擎,为打造5G应用标杆城市提供坚强助力。
实习编辑 陈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