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国家发改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如果我国经济稳定恢复态势可以延续,宏观政策是否会出现退坡甚至退出的问题,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司长严鹏程回应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国家发改委将兼顾当前和长远、统筹宏观和微观,把握好政策时度效,确保经济稳定恢复态势,而不会出现“政策悬崖”。
严鹏程分析指出,今年我国经济运行环境,还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当前一些地方出现新的聚集性疫情,各有关方面正在紧急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举措。由于全球疫情走势的不确定性,我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持续存在。要适应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强化科学防控和精准防控,千方百计巩固拓展疫情防控成效。
“总的来看,今年经济发展有挑战也有支撑。”他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对此做了全面分析,对全年工作也做了系统部署,下步关键是要抓好落实。针对今年经济运行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我们也做了情景推演和应对准备,特别是经历了去年的极端压力测试,我们认为今年有能力、有条件巩固经济稳定恢复态势,实现‘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
他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国家发改委将兼顾当前和长远、统筹宏观和微观,把握好政策时度效,确保经济稳定恢复态势,而不会出现“政策悬崖”。
“我们注意到目前社会上有一些声音认为,2021年政策要全面退坡甚至是退出。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正确,这里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分享我的看法。” 针对今年的政策安排,他表示,制定实施宏观政策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确保经济能够平稳健康运行。基于这个目的,今年的宏观政策,肯定会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实际需要相匹配,不会出现“急转弯”。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按照“六稳”“六保”的要求,根据经济运行实际情况,做好政策进退之间的平衡,应对好各种不确定性。特别是考虑到一些微观市场主体还将经历一段恢复期,一些中小微企业刚刚“大病初愈”,有的还没有完全恢复元气,宏观政策将继续保持必要的支持力度。
同时,他认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不仅需要宏观政策,更需要改革创新。去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影响,我国加大了宏观政策对冲力度,特别是出台了一些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这对稳定经济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要看到,有些临时性、救急性的政策不能作为“长久之计”,随着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还是要在常态化政策环境下,更多通过改革创新的办法,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也为未来应对更加复杂局面留出政策空间。
编辑 周梦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