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打开“早安光明”,让新的一天伴随着书香和梦想开启;碎片时刻,点击“光明快讯”,即可了解光明最新最热资讯;闲暇之余,收听“光明人与事”,感受每一位时代奋斗者与光明的光辉岁月;迷茫之际,参考“光明政策通”,为创业者投资决策辨明方向……如今,只需搜索喜马拉雅“听见光明”有声电台,关于光明的一切,随时随地,想听就听。
2020年5月底,由光明区委宣传部与深圳晚报社、喜马拉雅深晚公司联合打造的“听见光明”有声电台正式上线。半年多时间,该电台已有上万人关注,总收听量达116.4万人次。
定制四大有声专辑 打造流量新高地
音频是一种快速崛起的媒介形式,已成为广大用户接收新闻资讯的重要途径。喜马拉雅是互联网移动音频引领平台,拥有总规模超6亿的用户,是中国国民级应用。作为深圳首个区级喜马拉雅政务电台,“听见光明”有声电台用声音陪伴每一位关注光明的用户,为其创造新的连接方式,打造媒体传播新范例,更好地满足新生代互联网用户的信息需求。
围绕打造更专业、更多元、更具创新意识的优质内容,“听见光明”电台通过打造“1+1+1”模式,进行全程有声化专辑制作。一个《听见光明》政务电台的建设,构建融媒体阵地,用声音媒介去渗透人心;一个有声内容库的打造,深入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政务服务工作强起来、实起来、暖起来;一个公众号植入,让政务工作通过声媒体方式,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到光明区市民生活中。
“听见光明”电台定制了《光明快讯》《早安光明》《光明人与事》《光明政策通》四大专辑,将政府工作有声化的内容、群众关心的政策、时事、活动沉淀在政务电台上,让群众不仅能够”看”到政府服务工作,更能“听”到、感受到。
“如今,光明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光明文化艺术教育百花齐放,光明学子们享受着艺术教育提升带来的红利。光明区许给我们无限可能,也给予我们足够的成长空间,让我们展现最优秀的自己。”在录制《早安光明》中,光明区高级中学校长助理、区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余晶晶发出如是感慨。在强化政府机构服务职能的同时,“听见光明”电台也为用户提供了互动舞台,分享千万”追光人”在光明的所遇、所见、所闻。
▲光明科学城整体鸟瞰图(西南视角)。
唱响光明好声音 全力推进媒体融合
经过40年的发展变迁,光明区从国营农场蜕变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建设“蹄疾步稳”,这片热土也越来越成为媒体和镜头的焦点。
在《光明人与事》专辑首期访谈中,参与光明科学城多项规划设计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朱荣远曾表示,未来的光明,将对标国际最高水准,打造一流的城市空间环境。“深圳每个区都有自己的光亮特征,但是光明是一盏特殊的明灯,更踩到了深圳创新驱动的节奏中,在未来引领创新。”朱荣远说。
在此背景下,光明区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加快推进全媒体在平台、内容、渠道、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推动媒体资源聚集,实现资源共享和媒体联动,着力提升新闻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从报纸到网页、电视,从社交媒体到短视频再到音频,光明区与群众沟通的距离一步步拉近,真正实现了“群众在哪,新闻就在哪”,多角度、全方位唱响了光明好声音。
“听见光明”政务电台则通过大数据、智能推荐等多种形式,为光明区传播影响力提供新平台和新“风口”。随着该电台收听量不断创新高,光明区融媒整合的速度和创新程度驶入了快车道,一条具有光明特色的融媒转型之路雏形初现。
(来源:深圳晚报)
编辑 刘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