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冬日,总有温暖在身边!
深圳特区报记者 黄子芸
2021-01-08 22:45

日前

全国妇联表彰了

第十二届全国五好家庭

暨家庭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深圳3户家庭获评

第十二届全国五好家庭

1人获评

全国家庭工作先进个人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些小家和个人

有着怎样的家庭经营之道

又如何影响着千千万万家

她是为人称道的孝顺媳妇

倡导绿色节能的环保达人

社区服务站里“万能”的热心肠

服务社区5000小时的“明星义工”

她们一家人乐于行善,互相帮助

这就是黄月莹家庭

黄月莹自结婚以来,一直和公婆住在一起,备尽孝心。“乐于行善,互相帮助”是夫妻俩常教育孩子的话,两个儿子从小养成了热心助人的好品德,经常和父母一起参加公益义卖、捐资助学等活动。

黄月莹是深圳市五星级义工,2002年4月加入深圳南山义工联以来,义务服务社会、社区5000多小时,积极带领义工团队义务开展助学、环保、探访空巢老人等公益活动,组织居民为贫困地区捐衣物数万件,个人捐款达5万元。2015年创办了“蔚蓝心愿——美食汇”系列活动,在她的带领下美食汇已经坚持开展了56期。

丈夫陈旭明是平安保险的资深员工,他创立了全国保险系统首家社区保险服务工作站,入围“普及保险知识、共建和谐社会”活动的首批2个试点名单。多年来在社区策划宣传保险知识活动百场,为居民普及保险知识,策划公益活动60场,经常与妻子一起参加义工活动。

夫妻二人是社区出了名的“环保达人”,平日将低碳节能、绿色生活的理念践行到生活的每个细节中,言传身教带领身边的朋友一起参与各项环保宣传活动。

看到李晓光

不得不肃然起敬

10多年来

他用没有手指的“双手”

提交专利申请600多项

其中200多项获得多个国家授权

有一个热心公益

温暖幸福的家庭

李晓光21岁那年因煤气爆炸意外,让他父母双亡,全身76%深度烧伤、双手截肢,双脚变形、面容尽毁。许多素不相识的好心人伸出援手让李晓光在绝境中看到希望。

2003年10月李晓光应聘加入富士康,用仅剩一个指关节的“双手”录测数据、软件编程、调试设备,他以“铁人”般的斗志,带领团队开展研发创新,十七年来累积提出专利提案申请超过700余件,获得国内外官方认证授权的专利超过300件,累计创造经济价值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妻子刘红叶是家里的“顶梁柱”,洗衣做饭、换灯泡、洗空调、照顾小孩她一人全包,还自学日常卫生护理给晓光溃疡伤口换药、洗脚按摩、修剪变形的脚指甲。女儿锵锵懂事、孝顺,是爸爸的“贴心小棉袄”。

怀着感恩之心,李晓光义务担任深圳市“职工读书成才巡回报告会”宣讲团成员、龙华区公共文明促进会“文明指导员”、富士康科技集团工会“工会委员”;为新冠肺炎疫情、汶川、玉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为家庭困难、身患疾病的同事捐款……工作之余,李晓光化身“爱的导师”,主动站上演讲台,到工厂、社区、学校,义务举办宣讲会已超过30余场次,为数万余人次分享他的奋斗历程。

姚晓英家庭

孝老爱亲、教书育人

为祖国的教育事业

专心奋斗三十年 桃李满天下

姚晓英从教三十余年,从普通老师到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再到语文教研员,从班主任到科组长到校领导再到教科研中心副主任再到校长再到福田区“十佳校长”……她那份对教育的执着和热忱无不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2015年担任福田区教科院附小校长以来,她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创造了深圳教育的奇迹:短短3年时间,把一所长期生源不足、濒临倒闭的学校建设成了“深圳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中国教科院示范基地校”,超预期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丈夫陈绪贤同志是一名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的教育工作者,现担任南山区教科培中心教研员。同为教育战线的战友,夫妻二人在工作中彼此信任,相互扶持,都成为了各自单位的顶梁柱,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生活中,夫妻二人风雨同舟,成为了人人羡慕的幸福家庭。他们孝顺老人,婆媳相处和亲母女一般,在孝与爱的家庭中,百岁的老人耳聪目明,精神十足。

女儿品性雅正,勤奋好学,热心公益。2011年她在高考中蟾宫折桂,成为了深圳市文科状元,就读北京大学,大学期间经常到敬老院照顾老人,给留守儿童上课。

有这样一群人

不分白天黑夜

哪里有矛盾纠纷

他们就出现在哪里

他们是

筑牢社会和谐的“第一道防线”

潘名汉就是其中一员

潘名汉长期从事基层调解工作,在社区一干就是21年,“有事找阿潘”已成为人尽皆知的佳话。自2008年担任社区首席调解员以来,他倾尽心力,探索创新出一套“四个一”阳光调解模式,12年来,他成功调解社区矛盾纠纷460多宗,没有出现一宗因调解不当而使矛盾激化的事,没有出现一宗调解让事主反悔的事,没有出现一宗民事转刑事的事件,成功率在98%以上。多年来,他先后荣获国家、市、区级“优秀调解员”等荣誉称号。

潘名汉在坪山率先设立个人“阿潘”调解工作室。“心里有群众,工作靠群众,调解为群众”,这是他为自己制定的“座右铭”。在处理各种复杂的劳资、家庭等纠纷案件中,潘名汉帮欠薪的工厂老板追讨货款、变卖设备、协调减免厂租;帮被侵权的农民工维权、借款垫付工资、推荐工作;帮矛盾的家庭成员解难分忧、打开心结、化干戈为玉帛。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潘名汉连续工作30多天,从制定防控措施到人员分工、具体流程,从组织上门筛查到居家服务、楼栋包干,使4万多人的社区联防联控有序有效进行,每天帮助和解决居民的一件件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为构建社区联防联控网络做出贡献。

潘名汉的妻子管忠东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经常与丈夫一道做好调解工作。女儿潘慧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同样在为群众服务的工作中表现突出,受到领导、同事和群众好评。

编辑 关越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黄子芸)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