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展现“造化”奇妙 “善意设计场”聚焦别样生活之美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2021-01-05 13:05

高丽娜参展作品《物品与场域》

由深圳画院主办,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资助的“善意设计场——造化· Re Design邀请展”正在深圳画院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以装置、新媒体、影像等多元方式给观众带来关于人文精神的思考。展览将展至1月17日。

作为持续六年的展览品牌,此次展览以“造化”为主题,聚焦在疫情常态化下的今天,科技与未来、环保与生态、地球与可持续发展。

著名设计师、也是该展策展人孔森认为,此次展览并非简单的设计展或者艺术展,而是跨界的展览,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综合立体方式,来激发观众对生活的思考。他表示,展览的宗旨是在“机妙禅意”的东方哲学和西方当代“贫穷艺术”中寻找共同性与契合点,针对时下的“消费主义”潮流,重塑生活的审美与价值观,倡导珍爱大自然、阳光、空气和水,回归美的本源。

展品中,一些普通人认为的“无用”之物,在艺术家手中变废为宝,令观众深刻体会到环保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参展艺术家叶凌带来的装置作品《玲珑塔》直击人们内心——琳琅满目的垃圾废弃物堆叠在一起造起一座塔。这一作品也让很多观众惊叹:原来我们每天制造了那么多垃圾,原来可持续发展可以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每天可以少制造一点垃圾。

本土艺术家杨光一直关注科技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此次展出的《有机生活》系列作品,看上去很真实的食材瓜果,实际是用电子废弃物作为材料,它带来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

艺术家戴耘《物境》系列也与废弃物有关。他用砖块、木料等杂物取势就型,顺着其形态、质感、甚至颜色机理,生发延展、组装、拼接做成一组器物。戴耘在造物过程中感受到内心和物之间的交流。

李娜参展作品《途》

设计的本意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有着人文关怀的设计,往往能引发人们的共鸣。在展览中,艺术家李娜带来的《命》系列装置,让人印象深刻。她作品的符号是毛线。在《途》这件作品中,她收集废旧毛衣,拆掉毛衣的一部分,重新织成一个生活中最普通的旅行箱。在她看来,这件作品代表现代人“在路上”的生活状态。

编辑 刘春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