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繁忙都市中走进心中的自然?“鸟鸣集”展隐藏着答案

晶报记者 段凤英
2020-12-19 17:27
摘要

展览以“自然之境”作为承托,将同样扎根在这座城市中的自然形态用艺术作品表达出来,运用展馆环境与作品相融,使用影像、绘画、声音以及装置,为观众呈现出多维的感官世界

作为第十六届深圳市创意十二月重点项目之一,12月12日,“鸟鸣集——走进心中的自然”艺术作品展在南山区文化馆开展。展览意图推进城市与人关系的和谐共进,思考当下经济飞速发展与居民生活幸福度的对冲,以及探索社会设计对城市居民精神健康的影响。

▲展览现场

城市的高速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人们一边用辛勤和智慧建设着城市,一边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隐患。据2019年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主编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显示,国民中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群每年有增多趋势,当今社会人们在追寻并享受着丰饶的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承担着前所未有的精神压力。而海内外多元文化的并存,高新科技的蓬勃发展,也使得当下年轻人拥有更为敏锐的情感触角,以及更高品质的心理追求。

“在城市之中寻找办法,在生活本身寻求突破。”是本次展览期望带给观众的思索和启迪。展览以“自然之境”作为承托,将同样扎根在这座城市中的自然形态用艺术作品表达出来,运用展馆环境与作品相融,使用影像、绘画、声音以及装置,为观众呈现出多维的感官世界。在艺术作品中呈现出的自然肌理与想象,以及投射出的人文情感,将触发人们对城市另一角度的观察与思考,期望由此带来全新的生活领悟。

本次展览展出多名新锐艺术家的作品,包括大型装置作品关于艺术工作室LYNN《待归》、吴珍妮花艺空间Abbie《听,云端的鸟鸣》;纤维艺术雷婧一《四时花开》、绘画/插画作品 何佳桧《四季四季》、侯康升《诞》、哥斯拉四代《夏天结束了,好像什么都没做》、冼朝干《晨鸟》。以及特邀红树林基金会(MCF)自然摄影志愿者朱兴超(星期五)展出国际获奖作品,为公众展示深圳湾红树林湿地飞翔的精灵,重新认识它们独特的美,并呼吁共同守护“地球之肾”湿地,守护候鸟与我们共同的家园。

城市、自然与人的和谐共进是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寻找、走进、融入城市生活最近处的自然也是此次展览的传导重心。深圳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城市中的鸟与人,相互映射,在这片活力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为此,展览特别策划候鸟影像集,以三段式的结构分别呈现鸟儿觅食休憩时的灵动、风雨来临时的惊颤、回归宁静时的闲适,鸟鸣、喧嚣、风雨与音乐交响穿插,为展览铺陈一篇繁茂的生命之歌。

展览由深圳市创意十二月组委会与中共深圳市南山区委宣传部主办,南山区文化馆协办,红树林基金会、佳兆业文体科技等机构支持,意象创意团队策划呈现。展览结合线上线下,线下展为期两周,从2020年12月12日开始,至2020年12月27日结束。线上展可通过“艺文南山”小程序预约观展。

编辑 邓裴裴

(作者:晶报记者 段凤英)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