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存在可能翻倒的风险,日前,宜家集团同意在北美地区召回包括畅销的马尔默(Malm)系列在内的3560万个抽屉柜。
读特记者了解到,马尔姆系列抽屉柜在深圳亦有销售,但此次不会在中国召回。宜家中国称,在中国销售的抽屉柜符中国标准。深圳市消委会连发三问,认为宜家应对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存安全隐患产品,进行补救。
据了解,宜家已经同意启动针对“夺命抽屉柜”的召回工作,但目前的召回范围仅限北美地区。此次宜家集团宣布召回的抽屉柜,在中国市场亦有销售,但却以符合中国GB/T 10357.4-2013家具力学性能试验第4部分:柜类稳定性标准为由拒绝召回。
宜家集团是否在北美地区召回了马尔默系列抽屉柜,召回的具体种类和原因分别是什么?在北美召回的问题抽屉柜是否有在中国市场销售?宜家集团是否准备对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类似产品采取补救措施,具体措施是什么?6月30日,深圳市消委会发出三问公开质询宜家集团。
市消委会认为,生命健康权是最基本的人权,在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应受到平等、无差别地保护,如果在北美地区召回的同类产品有在中国市场上公开销售,宜家集团必须无条件召回。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在内的中国法律,对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和缺陷产品召回作了严格规定,宜家集团在中国市场从事商业活动必须遵守中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保障中国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
深圳市消委会表示,宜家集团如果以符合中国相关标准为由拒绝召回问题抽屉柜,将是对中国消费者生命健康权的漠视,是对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歧视,也是对人类基本人权的不尊重,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对此予以强烈谴责,并将迅速对此事展开系列调查。
【读特新闻+】
至少6名孩子已经丧生在这样的柜子下
北京时间6月29日凌晨,宜家(IKEA)宣布召回3560万个“夺命抽屉柜”。这些抽屉柜,已经至少让6名孩子失去生命、给36名孩子造成了伤害,宜家因此接到的事故报告也达到了82份。
但是,此次“夺命抽屉柜”的召回范围仅限北美的美国、加拿大,中国依然在售!
这类问题抽屉柜在宜家卖场里很常见,可你不会想到它们就这样夺去了孩子的生命!
▲网络上流传的抽屉砸死儿童事故模拟图
“夺命抽屉柜”至少销售了27年
29日,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在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加拿大卫生部官网上,看到了共计3560万个宜家问题抽屉柜的召回通知: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宣布,由于存在可能翻倒的风险,宜家已同意在美国召回包括畅销的马尔姆(Malm)系列在内的2900万个抽屉柜。
▲来自加拿大卫生部官网的消息显示,宜家还将因相同问题在加拿大召回660万个抽屉柜。
来自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的通知中提到,从1989年起,宜家就收到过“因抽屉柜倾倒而致死”的相关事故报道:
1989年7月,美国一个才20个月的幼儿,因为宜家GUTE抽屉柜翻倒,被压在婴儿床的踏板上致死。
然而,这起事故并没有阻止宜家继续生产、销售。记者了解到,截至2016年,宜家的“夺命抽屉柜”,在美国总共销出了2900万个,在加拿大销出了660万个,衍生出许许多多的子系列:
▲以上是此次宜家被召回“夺命抽屉柜”的品牌列表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表示,涉及颇为畅销的MALM(马尔姆系列)抽屉柜,宜家已收到41份倾覆事故报告,这些事故造成3名儿童死亡,17名儿童受伤;此外,还收到另外41起涉及其他系列抽屉柜的事故报告,这些事故造成3名儿童死亡,19名儿童受伤。
2015年7月,宜家曾发布警告称,这些产品可能翻倒并造成人员受伤、被困、甚至死亡。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也曾警告消费者:
应立即停止使用宜家高于约60厘米的儿童抽屉柜,成人用的柜子也不应高于75厘米,除非将它们固定在墙上。
召回范围为何没有中国?
记者注意到,召回行动中,北美消费者有两种解决方案:
一种是选择直接退货退款,另一种则是接受宜家提供的免费固定柜体服务。
然而,记者发现,中国并不在召回范围内。
对此,宜家中国6月29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回应称:
因为这个产品是符合中国的国家规定的,这个产品如果是固定在墙上是安全的。
但在北美,他们有一个特殊的标准,不是强制性的,要求(柜体)不固定在墙上时也必须不能倾倒,只是基于这样的标准(在美国和加拿大实行了召回)。
宜家中国提到,因为倾覆风险,宜家去年在全球启动了“牢牢固定”的活动,免费给顾客提供约束装置,以将柜体固定在墙上。只不过,提供安装服务是要额外收费的。
▲在相关系列产品的说明书上标有固定提醒
记者在宜家中国官网上查询,发现上述存在倾覆风险的102个子系列抽屉柜中,有22个正在中国销售,也没有被召回。具体名单如下:
Askvoll(艾思福系列)、Brusali(布鲁萨里系列)、Busunge(布松纳系列)、Hemnes(汉尼斯系列)、Hensvik(汉斯维克系列)、Herrestad(哈瑞德)、Hurdal(胡铎系列)、IKEA PS(系列)、Malm(马尔姆)、Mammut(胡塞特)、Mandal(曼德尔)、Nordli(诺德里)、Nornas(博纳斯框)、Stockholm(斯德哥尔摩)、Stuva(斯多瓦)、Sundvik(桑维系列)、Tarva(塔瓦系列)、Trogen(特洛根)、Trysil(特里索)、Tyssedal(提塞尔)、Undredal(恩瑞代)。
不统一召回涉嫌歧视
对上述现象,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浩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在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国际贸易中,外国公司在中国销售产品,往往采用相对更低的国内标准;再加上,中国与发达国家对缺陷产品的定义也不相同。
许浩明认为,宜家这次不在中国召回同款问题产品,“不仅涉嫌歧视,更是违反了国际贸易对于发展中国家给予特别、差别与优惠待遇的游戏规则。”
虽然宜家采取了固定安装的“补救措施”,但在著名品牌战略专家、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李光斗看来,召回的实质是要规避潜在风险,所以宜家应实施召回,政府也应出台政策保护消费者权益。
但现实情况是,目前,宜家对在中国市场销售产品的召回还处于空白阶段,李光斗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出于对成本的考虑,既然没有法规明确要求,公司一般都不会去做“额外”的事情。
另一方面,美国的消费者保护法详尽完善、为规避高昂的诉讼成本,宜家釆取的是“召回歧视”政策:选择在在北美市场市场召回;而在中国市场不召回。
我们常说天灾人祸,国内的消费者习惯于把这样的事情归为小概率事件,往往就自认倒霉了,所以也没有人去统计受伤害的数据,没有形成社会热点,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还需要提升,同时,立法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专家、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学副教授吴景明告诉记者,新消法规定了汽车、儿童玩具、食品、药品以及有缺陷的任何产品实施召回,但目前,中国的“缺陷标准”太低,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外国公司在召回问题产品时,几乎都有这样的不公平待遇。
许浩明则建议,若发生纠纷,国内消费者可诉上法庭,要求法官至少以对等原则,来处理与宜家的法律纠纷。
除了前面提到的“夺命抽屉柜”,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在宜家中国官网上看到,仅今年上半年宜家就进行了6次产品召回:
6月27日,召回100克的黑巧克力(CHOKLAD MÖRK 60%)和70%可可纯黑巧克力(CHOKLAD MÖRK 70%)。原因是产品未明确标示含牛奶和榛子,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6月23日,召回PATRULL(帕特鲁)安全门。因其上锁机制存在缺陷,存在儿童跌落楼梯的风险;
4月6日,召回LATTJO(拉特奥)蝙蝠斗篷。原因是系在儿童颈部的斗篷粘得太牢,可能会对人体造成窒息或颈部受伤的风险;
3月17日,召回所有GOTHEM(哥特姆)落地灯和台灯产品。因灯具电线受损后,其金属部分可能带电并将危及人身安全;
2月9日,召回HYBY(海比)、LOCK(劳克)和RINNA(莱纳)三款吸顶灯。原因是存在玻璃灯罩掉落风险;
1月14日,召回LATTJO(拉特奥)鼓棒和LATTJO(拉特奥)舌鼓,因为存在导致儿童窒息风险。
编辑 姿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