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丝”起点处处新
读特记者 记者 李剑辉 肖意 秦小艳 黄洋/文 李忠 许舜钿/图/视频
2020-11-26 10:12

“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泉州,古称“刺桐”,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宋元时期,这里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不同肤色的人在此定居经商,处处呈现帆樯林立、商贾辐辏的繁盛景象。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写道:“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

爱拼才会赢。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泉州全力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丝”)先行区建设。

千百年间积淀下的深厚“海丝”文化底蕴,赋予了泉州人锐意奋进、改革创新精神,打造出当代经济发展的“泉州模式”“晋江经验”,在精心保护“海丝”历史遗产同时,擦亮了世界“海丝”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的金字招牌,续写“海丝”起点处处新的崭新篇章。

夜幕降临,伴着袅袅的南音,从泉州老城区的标志——钟楼进入中山路步行街,两排南洋风格的骑楼映入眼帘,“安踏”“匹克”“土笋冻”“四果汤”……各种彰显着“泉州特色”的商铺鳞次栉比,柱廊式人行道上游客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一条中山路,半部泉州史。”老泉州人林乃清介绍,这条最早由华侨投资建设的道路,经历百年岁月的风霜,一度因年久失修,面临凋敝衰败的困境。经过数次整修,如今,这里已经“蝶变”为外地游客必到的“打卡地”。

中山路的“涅槃”重生的背后,是泉州创新推动古城保护的努力。近年来,泉州通过整体性保护、植入新业态,做到“留人、留形、留神韵,见人、见物、见生活”,探索出古城保护和市民生活方式、文化风俗“活态传承”的新路子。

“泉州海丝史迹之丰富密集,历史文化之开放多元,令人叹为观止。”谈起泉州历史文化风貌,山西游客李晋赞不绝口。他说,这几天沿西街、涂门街等一路漫游,发现开元寺、清净寺、天后宫等代表佛教、伊斯兰教、妈祖信仰的多元宗教建筑比邻而居、交相辉映,昔日“海丝”的繁华盛况,犹如穿越时空般呈现眼前,令人目不暇接。

泉州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泉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海丝”史迹普查行动,摸清了“家底”。目前,泉州已构建起县、镇、村三级“海丝”史迹保护管理体系,每年分期分批对列入保护名录的文物进行修缮。2016年,泉州出台《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这是泉州获得地方立法权后报请批准的首部实体性法规。

海天相接处,一艘艘涨满风帆的商船驶来,入港后,小船迅速出发靠近,一箱箱海外香料、珠宝被卸下来,岸上的人群熙熙攘攘,喊叫着、欢呼着……

这是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展示的一幕动态画卷,用现代声光电技术,再现了古代泉州港的热闹繁华。作为一座反映海外交通、海上丝绸之路,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经济、文化交流的专题性博物馆,这里已成为展示泉州保护传承“海丝”文化成果的新地标。

泉州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泉州以“海丝”为全市旅游品牌统领,重点发展“一城(古城)、一山(清源山)、一港(泉州古港)、一馆(海丝博物馆)、一镇(海丝小镇)”,通过将海丝历史渊源、海丝遗存、现实基础等产品化、实物化,打造全国“海丝”旅游先行示范区、世界“海丝”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

该负责人表示,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泉州“海丝”古城魅力仍吸引了众多游客。据统计,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泉州累计接待游客总量、实现旅游收入均恢复到去年同期九成以上水平。

经济总量连续21年位居福建省首位的泉州,今年发展同样耀眼,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5%,达7472.25亿元,全年有望跻身“万亿”城市行列。

人文底蕴深厚,经济基础良好,华侨资源丰富,港口潜力较大,商界人才济济,泉州,具有建设“海丝”先行区的全方位优势。

加快建设“海丝”先行区,泉州必将“绽放”新时代!

见习编辑 连博


(作者:读特记者 记者 李剑辉 肖意 秦小艳 黄洋/文 李忠 许舜钿/图/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