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埃及吉萨金字塔(1)
大漠夕照尼罗西,
巍塔疑是金铸成。
天地鎏光生幻境,
山河焕彩入丹青。(2)
犹忆万石移山砌,
且观千仞傲苍穹。(3)
狮身默守凝威势,
精魄如虹贯古今。(4)
【注释】
(1)埃及吉萨金字塔群,位于开罗西南约10公里的吉萨地区,是古埃及金字塔中最著名的一组,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文明最直观、最具辨识度的标志性符号。
吉萨金字塔群包含三座主要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又称吉萨大金字塔),是最大的一座,始建于公元前26世纪法老胡夫时期,高约146.6米(原高),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中唯一现存者。哈夫拉金字塔稍矮,其旁矗立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孟卡拉金字塔较小。金字塔主要的功能是用作法老(国王)的陵墓。
法老应该没有想到,4500多年后金字塔成为全人类共同文化遗产,成为全球热门景区。2000年(新千年)以后,吉萨金字塔景区每年游客数量都在一千万人次以上。2024年,埃及吉萨金字塔的游客量为1570万人次(数据来自埃及总理府相关报告),创历史新高。
1979年,吉萨金字塔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第一、二、三、四句,“尼罗西岸、大漠夕照、鎏金溢彩、画卷丹青。”
地处开罗尼罗河西岸沙漠(黄沙)地带的胡夫金字塔群,最令人感撼的,是大漠夕照中的金字塔的色彩,古老的金字塔就像是纯金铸成的,天上地下,黄灿灿、金灿灿;夕阳下尼罗河的水也是金色的,河岸山川鎏光焕彩,一幅壮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呈现,神奇神秘而令人怀古幽思。
(3)第五、六句,“金字塔建造智慧和伟力”。
胡夫金字塔用了约230万块巨石砌成,历时30年。当时组织了约10万人力开山采石、运输、打磨、测量设计、级阶堆砌,将“移山”般的浩大工程落地。运用数学、力学、天文学等知识,将巨型金字塔建造成正方形锥体结构,重心极低,虽经地震、战乱,4500多年仍巍然屹立。体现了早期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运用和智慧。
(4)第七、八句,“狮身守护,精魄如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埃及胡夫金字塔作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中最古老且唯一幸存者,见证了古埃及人在建筑、工程和数学领域的非凡成就,是人类文明的杰出象征”。
金字塔所体现的工程智慧和精神远超建筑本身。其不朽精神,狮身守护,人民呵护,纵贯古今。其“不可替代性”被全球公认——正如埃及谚语所言:“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至今仍吸引着很多人探究其奥秘。
2025年,中埃联合考古队在埃及金字塔共同探索神秘的古埃及文明。
二
雅典卫城(1)
战后遗址重建城,
柱廊巧构塑欧魂。(2)
女神敛翼祈长靖,
橄榄垂枝冀永春。(3)
哲思漫道植理性,
公议初启民主门。(4)
千载文明源流在,
夜灯长照后来人。(5)
【注释】
(1)希腊雅典卫城始建于公元前580年,后因希腊与波斯帝国的战争而损毁。希腊击退波斯入侵后,为纪念战争胜利于公元前447年在卫城遗址重建。它坐落于雅典城西南上岗上,包括帕特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雅典娜胜利女神庙等,是古希腊文明的瑰宝,也是古希腊文明巅峰时期的象征。
1987年,雅典卫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第一、二句,“重建的卫城,核心柱廊艺术塑欧风”。
雅典卫城的柱廊,是其建筑艺术的核心代表。它以多立克等柱式的精妙运用,将结构支撑与美学表达完美融合,通过柱身比例、柱头细节与排列韵律,展现出古希腊对“和谐”与“秩序”的极致追求,成为古典建筑美学的基准。
这种柱廊艺术的影响力跨越两千余年,深刻塑造了欧洲城市建筑史:从罗马万神殿的柱廊,到柏林新岗哨的柱列,再到巴黎卢浮宫东立面柱列、巴黎歌剧院的古典柱饰,乃至两千多年后的美国白宫的多立克柱廊、最高法院的柱列,皆可见雅典卫城柱廊基因的延续,使其成为西方建筑传承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源头。
(3)第三、四句,“女神敛翼、橄榄枝、冀和平安宁”。
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庙,是雅典人为纪念感恩胜利女神雅典娜给他们带来庇护和战争胜利而建。庙中胜利女神雅典娜的雕像,翅膀被设计成收拢或“隐形”状,暗含雅典人祈愿“留住女神、永驻城邦、止息战事”的心愿。
卫城南坡那棵至今仍被视为胜利女神雅典娜赐予的神圣的橄榄树(橄榄树同时是希腊包括雅典的重要符号),同样承载着对和平的希冀,它与女神像的隐喻相呼应,让这座建筑群在庄严之外,更添一份对和平安宁的永恒向往。
(4)第五、六句,“哲学思辩、理性思潮、民主实践”。
雅典卫城不仅是建筑瑰宝,更见证了古希腊思想文化的空前繁荣。卫城周边的市集和柱廊,曾是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论辩的地方。他们在此探讨真理、追问本质,孕育出理性、民主与法治的思想萌芽。这些思想不仅奠定了西方哲学的根基,更推动了雅典乃至整个古希腊理性民主思潮的兴起,为后世文明埋下了追求理性与民主的精神种子。
在民主实践方面,雅典是直接民主的发源地,公民大会在卫城西麓的普尼克斯山举行,公民参与投票选举议政,这种政治参与形式体现的公民平等、法治精神成为西方民主制度的基石。
(5)第七、八句,“西方文明源头,启迪未来”。
雅典卫城被视作西方建筑艺术与人文精神的源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里程碑。希腊诗人塞菲里斯写到:“这里的石头会说话,它们不是沉默的过去,而是指向未来的路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雅典卫城被视作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也持续为人类的未来提供着文明启示。
1933年,国际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召开会议,研究了雅典卫城当时的城市规划建设情况,通过的《雅典宪章》,受卫城城市规划启发,提出了功能分区、历史保护与自然协调三大原则,深刻影响了全球现代城市规划。
三
佛罗伦萨古城(1)
文艺复兴源此郡,
美学高峰铸根魂。(2)
铜门映日红穹峻,
画境凝眸蕴人文。
落体新论破旧说,
大卫神曲见精神。(3)
古桥卧波诗痕在,
千载风烟焕新春。(4)
【注释】
(1) 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的首府,古城始建于公元前59年,曾为意大利首都。1115年,罗马帝国授予其自治权后,佛罗伦萨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15至16世纪,它成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人文主义的摇篮,见证了人类艺术与科学创造力的爆发。这里保存着大量13至17世纪的历史建筑与艺术遗产。因传承古希腊雅典文明精神、续写西方文明新篇章,被誉为“西方雅典”。
1982年,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官方评价其“定义了西方艺术的进程,并将人类美学理念推向高峰”。
(2)第一、二句,“发源地核心地,铸根魂”。
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发源地核心地,构建了现代西方文明的重要根基,其影响辐射全球。
(3)第三、四、五、六句,“文化遗产核心代表及意义”。
青铜浮雕:雕塑家吉贝尔蒂耗时48年雕琢佛罗伦萨洗礼堂的“天堂之门”(东门、北门),其细腻的叙事性浮雕,是文艺复兴雕塑艺术的巅峰之作。
红穹顶:百花圣母大教堂的红色穹顶,以无支撑大跨度拱顶技术突破传统,是建筑艺术与工程学的双重奇迹。
画布写人文:达·芬奇出生于佛罗伦萨芬奇镇,艺术生涯始于佛罗伦萨,他的《蒙娜丽莎》(主要创作于佛罗伦萨,现藏巴黎卢浮宫)、《最后的晚餐》,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等杰作,通过人物神态与情感刻画,闪耀人文主义光辉。人们参观时往往会在这些画作前久久凝视。
自由落体实验:伽利略1610年开始在佛罗伦萨担任托斯卡纳大公的首席数学家和哲学家,与佛罗伦萨渊源深厚。他提出的自由落体定律及相关思想(传说在比萨斜塔做过实验),颠覆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奠定了近代科学基础。欧洲卫星定位系统以“伽利略”命名。
《大卫》与《神曲》: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象征人类追求完美的精神。
佛罗伦萨伟大诗人但丁的史诗《神曲》(创作于流放期间,思想根植于佛罗伦萨),深刻反映了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与精神世界。
(4)第七、八句,“永恒的诗意,焕新春”。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600多年来,佛罗伦萨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仍是活跃的文化中心。
古桥:指阿诺河上1345年重建的老桥(Ponte Vecchio),桥上金银珠宝店铺传统自16世纪延续至今,是城市诗意地标。
诗痕:呼应但丁等诗人留下的文学印记。但丁虽遭流放,其精神与佛罗伦萨血脉相连。但丁简朴石墙故居,常有游客前去拜谒。
如今,漫步古城(2024年游客达1500万人次),在阿诺河畔、老桥店铺或领主广场《大卫》雕像前,人们仍能触摸到文艺复兴的脉搏和诗意,体验历史与现代交织的人文精神——这正是佛罗伦萨“焕新春”的永恒魅力。
四
巴黎卢浮宫
堡垒深宫博物庭,
风云千载馆中凝。(1)
昔时争议玻金塔,
现誉交响古今鸣。(2)
女神振翼凌风起,
蒙娜含笑蕴春温。(3)
万珍铭刻沧桑迹,
再化飞虹向新程。(4)
【注释】
(1)第一、二句,“卢浮宫千年功能与身份的变迁”。
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由法国国王菲利普·奥古斯特下令修建,最初为抵御外敌的防御堡垒。16世纪起,弗朗索瓦一世将其改建为王室宫殿,此后历代君主持续扩建,作为法国王室居所近400年,路易十四等诸多君主曾在此居住。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1793年正式对公众开放,转型为博物馆并逐步丰富馆藏,成为全球顶级艺术殿堂。
1991年,卢浮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其“是建筑与收藏共同构成的完整叙事”。
(2)第三、四句,“卢浮宫玻璃金字塔从巨大争议到和谐交响共鸣”。
1984年,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入口玻璃金字塔,最初因“现代设计与古典建筑冲突”引发巨大争议——1985年3月,法国民意研究所(IFOP)主导的民调显示,67%巴黎市民反对(数据由法国《解放报》转载发布),成为20世纪代表性文化冲突案例。
后经贝聿铭展示1:1模型、多方协调,1989年正式建成:塔身高21米,底边长34米,4个三角形斜面由673块高透光菱形玻璃构成,其几何比例精准呼应卢浮宫古典建筑的黄金分割传统,更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之姿(贝聿铭语),成为现代技术与古典艺术融合的典范。开放后公众看法逆转:“透过玻璃仰望石墙与流动星云,古典与现代竟是如此和谐”,古今交响共鸣。
卢浮宫官方评价其“给予博物馆一颗心(中央枢纽,解决入口拥挤问题)和一个肺(流动光线)”。
2019年玻璃金字塔建成30周年纪念时,《费加罗报》评论称“它教会巴黎人接受创新”“遗产保护不是冻结历史,而是让古典空间在现代功能中重生”。
(3)第五、六句,“镇馆三宝”。
《胜利女神》(1863年发现于希腊萨莫色雷斯岛):雕像展翅凌风腾空的姿态,传递出蓬勃的激情与力量。
《蒙娜丽莎》:达芬奇代表作,几经辗转,1797年纳入卢浮宫馆藏。
“春温”喻。钱钟书在《管锥编》中论及蒙娜丽莎的微笑时说:“乃尚中之笑——如春温澹荡,欲敛仍扬,将逝复留”。钱钟书的“春温”喻(如春日暖意流动),打破了“神秘论”的陷阱,后被学者广泛引用,法国著名艺术史学家阿拉斯在《蒙娜丽莎:凝视的迷宫》一书中,称钱钟书的评论“道破微笑的东方哲学底蕴”。
《米洛斯的维纳斯》(1820年发现于希腊米洛斯岛):维纳斯“完美人体比例”中蕴含优雅气质。
三件作品均体现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突破中世纪“神性至上”的桎梏,重视人、赞美人性。
不同文化背景的观者皆能从中感受爱与美,契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保护文化遗产促进和平宣言》中“文化遗产应成为对话桥梁”的精神。
(4)第七、八句,“馆藏的历史文明印记及新程”。
卢浮宫馆藏约40万件艺术品,时间跨度从公元前6000年(古埃及文明)延伸至1848年,完整记录并展示艺术从古代文明到19世纪中叶的发展历程和历史印记。
这些馆藏承载着无数艺术家的心血与历史馈赠。如贝聿铭说玻璃金字塔是“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一样,卢浮宫会再化飞虹向新程。
五
莫斯科红场(1)
红墙赭石刻年轮,
十月惊雷转乾坤。(2)
硝烟压境孤城屹,
铁甲踏雪立出征。
朔风穿铠凝血性,
绝地亮剑铸国魂。(3)
不屈丰碑今犹在,
长歌浩气入青云。(4)
【注释】
(1)莫斯科红场建于15世纪末期,由红褐色条石铺成,周边有克里姆林宫红墙、列宁墓等围合式建筑。
红场作为政治军事仪式舞台,见证了沙皇时代、苏联革命到现代俄罗斯的历史变迁。
1990年,红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评价其“建筑与历史不可分割性”,“是人类创造力与时代变革的杰出见证”。
(2)第二句,“十月革命及红场阅兵式”。
1917年11月7日(当时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这一事件被称为“十月革命”,开启新的历程。
1918年11月7日,红场举行了“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纪念日阅兵仪式。此后,11月7日成为苏联最重要的纪念日,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红场阅兵式等。
(3)第三、四、五、六句,“二战期间,纳粹德军兵临城下,红场风雪中悲壮阅兵踏雪出征,绝地反击”。
1941年11月7日,苏联惯例阅兵日。是日,莫斯科风雪交加,大雪覆盖了红场,气温降至零下20度。在德国法西斯军队兵临莫斯科城下的情况下,苏联统帅部决定按惯例照常阅兵:“越是危难时刻,越要展现不屈意志”。在当日阅兵仪式上,苏联领导人发表了著名演讲:“让列宁旗帜指引你们!消灭所有德国占领者!你们身后就是莫斯科,已无路可退!”演讲通过广播传遍全国,成为绝境中的精神力量。受阅官兵在“乌拉”的高呼声中踏雪出征,直接奔赴战火前线,打响莫斯科保卫战。其出征背影震撼人心。
阅兵一个月后,苏军的反攻将德军击退200多公里,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终结了希特勒的“闪电战”梦呓。这场胜利是二战中反法西斯阵营的首次重大战略转折,为后续斯大林格勒战役等苏联境内反法西斯战争决定性胜利奠定了基础,堪称二战转折的“序章”,意义极为深远。
(4)第七、八句,“不屈意志,精神传承”。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从1995年开始继续在红场阅兵。1995年4月19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有关永久纪念卫国战争胜利日的法令,规定每年5月9日为全民性节日,每年这一天俄罗斯都要举行阅兵式,传承“民族精神、不屈意志”。
2025年5月9日,红场举行了“俄罗斯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俄罗斯领导人和多国政要出席。
2003年以来,莫斯科每年都会举行一次纪念1941年11月7日红场阅兵的活动。与胜利日阅兵不同的是,现在11月7日的阅兵式上不再有现役部队,而是由预备役部队和军事院校的学生参加,阅兵内容更着重于还原和纪念1941年11月7日那次传奇悲壮、意义深远的阅兵。
红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在于以广场空间连续性承载了跨越五个世纪的国家记忆,特别是二战期间风雪中悲壮阅兵出征记忆。
六
伦敦大本钟(1)
巍塔雄峙泰河滨,
轮转桥横共比邻。(2)
战火连天声愈彻,
硝烟蔽日志尤贞。(3)
兴衰历历铭钟壁,
裂痕欲弥系精魂。(4)
守时韧性今犹在,
长振民心向星辰。(5)
【注释】
(1)大本钟楼,位于伦敦泰晤士河畔议会大厦东北角,钟塔高96米,为哥特复兴式建筑,大本钟(钟体)重约13.5吨,钟面直径7米。1859年建成投入使用。整点敲钟报时。
2012年,为纪念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登基60周年,更名为“伊丽莎白塔”。尽管官方更名,但“大本钟”作为钟和钟楼、塔楼的俗称,仍被英国人和世界广泛使用并具有很高的认知度。
大本钟作为“共享国家符号”之一,为纪念一战停战(1918年11月11日11时),每年11月11日11时大本钟鸣钟后,全英默哀2分钟,悼念阵亡者;每年新年倒计时,全英媒体直播钟声,成为国民仪式核心。
1987年,威斯敏斯特宫(议会大厦)及大本钟塔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第一、二句,“大本钟地理位置、城市景观形象核心元素”。
大本钟与比邻的泰晤士河、议会大厦、伦敦眼(又称摩天轮)、威斯敏斯特大桥等元素,共同构成伦敦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景观和 城市形象。大本钟对伦敦城市景观形象形成有核心作用。
(3)第三、四句,“持续空袭下坚持鸣钟报时,精神支柱、国民记忆”。
二战期间的1940年9月至1941年5月,伦敦遭纳粹德国持续高强度空袭轰炸,造成数万人伤亡,众多房屋被毁。大本钟持续报时,其宏亮钟声通过广播电台播放,穿破战火硝烟,成为民众抵抗纳粹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图腾。
1941年一次空袭中,德军炸弹击中议会大厦,紧邻的钟楼底部受损,玻璃破碎,仍坚持报时。钟楼在逆境中屹立不倒的形象,烙印在英国国民记忆中。
(4)第五、六句,“历史见证,凝聚认同,弥合裂痕”。
大本钟是英国近现代历史的“沉默见证者”:见证两次世界大战、帝国兴衰、技术革命和社会转型。
在当代英国社会日益多元化、裂痕欲弥的背景下,作为“国家符号”的大本钟,对于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身份认同、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5)第七、八句,“大本钟超越时代的价值体现,需要坚守、振人心”。
大本钟体现的精确、沉稳、秩序、坚韧的核心价值,是超越时代的永恒追求。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大本钟依然屹立、钟声依然准时,仿佛在提醒人们:有些价值需要追求和坚守。
七
剑河畔的思想星空
——剑桥大学记咏(1)
学科交汇火花明,
神学生物进化论。(2)
苹果垂枝思引力,
黑洞辐射探幽程。(3)
五月舞会划艇赛,
百年撑篙满河星。(4)
古壁新辉相映处,
思想遨游宇宙行。(5)
【注释】
(1)剑桥大学位于英国剑桥郡,建于1209年,是英语世界中第二古老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世界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由31所学院组成。在学术方面涵盖所有学科领域,拥有121位诺贝尔奖得主。
剑桥大学以其卓越的学术水平、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校园环境而闻名于世。
(2)第一、二句,“学院制,跨学科研究”。
剑桥实行导师学院制,同时设计跨学科课程,鼓励跨学科交流碰撞研究。
生物学家达尔文1828年在剑桥基督学院读神学,他父亲希望他学成后做一名牧师。但他把大量时间用于学习生物学等自然科学,采集昆虫植物标本,结交动植物学家和地质学家。1836年,他还同一位博物学家进行地质生物考察,到了南非开普敦桌山一带采集物种标本。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重要著作,成为进化论的奠基人。
达尔文为生物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并为后来的遗传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第三、四句,“苹果引力,黑洞辐射”。
剑桥三一学院大门旁,种植了一棵纪念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的苹果树,正对着牛顿当年居住的房间(牛顿1661年18岁时入读剑桥三一学院)。这棵苹果树年复一年开花结果,“思念牛顿引力”。
这棵著名的苹果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致敬,是科学史和剑桥精神的象征性符号,也是人类理性和想象力的活态纪念碑。
杰出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1942–2018年),1959年入读剑桥三一学院,后任该校数学教授(牛顿曾担任的教职)。1974年,他在渐冻症病痛情况下,研究提出了黑洞辐射理论(霍金辐射),通过量子场论和广义相对论的结合,证明黑洞并非完全“黑暗”,它们可以辐射能量并逐渐蒸发。这一探索发现打破了传统观念,改变了人们对黑洞的认识,为量子引力和宇宙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和征程。还出版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时间简史》。
霍金的轮椅和办公室,现为剑桥科学纪念地。
(4)第五、六句,“舞会、撑篙、划艇赛”。
剑桥“五月舞会”与牛剑划艇对抗赛:百年传统中的狂欢与荣耀。体现剑桥人在努力学习工作与尽情娱乐之间找到平衡的生活哲学及竞争精神。
剑河泛舟撑篙,也是剑桥传统。1920年代,商业撑篙服务出现,但学生仍以“自撑”为荣,一根长篙里的剑桥精神,体现传统与梦想交融。“这条河从未静止,如同思想本身”。
(5)第七、八句,“古壁新辉,思想遨游”。
古壁辉煌,“新辉”闪亮。新千年前后,剑桥卡文迪许实验室和分子生物实验室科研成果丰硕,从这两个实验室走出了多位诺奖得主。剑桥科技园也被誉为“欧洲硅谷”。
霍金在渐冻症禁锢中探索宇宙奥秘,其“思想遨游宇宙”的宣言,恰是剑桥“思想永不禁锢”精神的缩影——从牛顿的苹果引力到霍金黑洞辐射、DNA双螺旋,这种突破物理边界的自由意志,“始终是剑河最深邃的思想波光。”
八
硅谷之巅的灯塔学府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吟赞(1)
钟楼映霞瞰金门,
藤蔓攀云育世英。(2)
诺奖星辉沧海路,
元素新篇刻校名。(3)
硅谷峰巅灯塔耀,
学府风扬创新声。(4)
变革潮头担使命,
光之普照伴远征。(5)
【注释】
(1)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简称伯克利,是美国加州公立研究型大学,也是世界顶尖的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之一。作为加州大学的创始校区,成立于1868年,校园西门设置有“加州大学”标牌。
校园坐落于产业创新重镇旧金山湾区,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依山傍海,山林绿地,自然环境优美,常有松鼠鸟类等小型野生动物出没。
校区距离著名的硅谷较近。
(2)第一、二句,“校园俯瞰湾区,公立常春藤榜首”。
校园钟楼,也称萨瑟塔,高94米,是伯克利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为世界第三高的钟楼,敲钟时声波可传至旧金山湾区对岸。乘坐电梯至观景台,能够俯瞰湾区包括金门海峡、金门大桥等。
萨瑟塔的顶灯日夜长明,夜间是校园灯塔。计算机系每天深夜灯亮如昼的编程马拉松文化,与钟楼灯塔同辉。
伯克利是美国“公立常春藤”榜首,藤蔓攀云喻培育世界一流英才。
(3)第三、四句,“诺奖摇篮,元素发现重地”。
伯克利校友、学校教授及研究人员,至2024年有110人获得诺贝尔奖。全球大学排第三。
元素发现重地。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迄今主导发现了16种化学元素(锫Bk、锎Cf等),其中97号锫即以“伯克利”命名。这些发现改写了元素周期表,彰显了伯克利在该领域的重要地位和科学贡献。
(4)第五、六句,“自由创新,硅谷目标大学榜首、灯塔学府”。
美国教育网站通过分析100万份硅谷顶尖科技公司员工的公开资料,追踪他们的本科母校——公布了2025年最新的硅谷 “目标大学”排行榜。
这份权威榜单,直接反映科技创新行业到底喜欢招聘什么样的人才:
伯克利是排名第一的高等学府,硅谷人才核心、“工程师摇篮”。
在科技巨头林立的硅谷写字楼里,伯克利的毕业生悄然占据了最高比例——平均每6个硅谷工程师中,就有一位流淌着伯克利的学术血脉。
苹果总部1/4的硬件工程师、谷歌AI实验室1/3的研究员佩戴过伯克利蓝金校徽。
伯克利校友、谷歌首席科学家李飞飞曾言:“伯克利是照亮AI伦理的灯塔”。
伯克利与硅谷的地理和科创产业关联,是该校最鲜明的时代标签。伯克利也被誉为“硅谷之巅的灯塔学府”。
(5)第七、八句,“让光普照,推动社会变革进步”。
1964年美国“言论自由运动”的发源地,产生较大影响,推动社会进步。
“让光普照”,是伯克利校训。体现大学作为“知识之光”的使命,旨在通过教育追求真理、服务经济社会、推动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变革,以知识之光照亮世界。
九
冰雪中的科学火炬
——莫斯科大学感怀(1)
渔子踏雪叩学门,
理想深植铸校魂。(2)
哲思数理织经纬,
舟箭巡天溯智根。(3)
战壕曾染书生血,
笔记犹存弹孔痕。(4)
主楼星耀科学韵,
冰原火炬照青春。(5)
【注释】
(1)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简称莫斯科大学、莫大,创办于1755年,是俄罗斯联邦规模最大、历史悠久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也是欧洲顶尖、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培养出了1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莫大还会同俄罗斯外交与国际政策委员会联合发起举办“瓦尔代论坛”全球智库会议,开展欧亚地缘政治对话,产生较大影响。
(2)第一、二句,“莫大创始人,理想鋳校魂”。
莫斯科大学倡议者创始人罗蒙诺索夫(1711–1765),是俄罗斯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俄罗斯近代科学与教育的奠基人。他的人生轨迹从渔民到全才科学家,充满传奇色彩。
罗蒙诺索夫渔民出身,1730年19岁的罗蒙诺索夫瞒着家人,徒步前往莫斯科,进入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学习。常忍饥挨饿,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后被选派到德国马尔堡大学深造,为后来的科研奠定了坚实基础。
罗蒙诺索夫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化学、物理学、天文学和地质学多个领域开创了俄罗斯科学的先河。
在教育与文化领域,他倡议并创办的莫斯科大学,打破当时贵族垄断教育的传统,允许平民子弟入学,成为俄罗斯高等教育的里程碑。他用终身的奋斗实践,为莫大种植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理想基因。
莫大主楼前矗立着罗蒙诺索夫铜像,常有学生在铜像前献花,重大考试前献花更成为传统。
(3)第三、四句,“莫大重视通修课程,哲学数理通修,国家重大项目核心智库”。
莫大在本科前两年设置哲学、科学史、逻辑学、世界文化史等通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百科全书式”思维方式和人文精神。
莫大创始人罗蒙诺索夫18世纪建校时即主张“哲学家应懂物理,物理学家须通哲学”。莫大校友、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朗道,称其“将哲学思辨融入凝聚态理论建构”。
莫大的通修课程教育,及“将哲学思辨融入科学理论构建”科研精神,使莫大成为国家多项重大工程的核心智库。比如为太空航天事业发展从根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与技术支撑,在多个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4)第五、六句,“莫斯科保卫战中的莫大民兵师”。
在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9月—1942年1月)中,莫大的学生们组成了学生民兵师,成为保卫首都的重要力量之一。
初期主要参与莫斯科外围防线的构筑,挖掘战壕、设置障碍物等,为正规军争取备战时间。
随着德军推进,学生民兵师被投入到侧翼战场,负责袭扰德军补给线、掩护正规军转移等任务。
在莫斯科近郊的战斗中,部分学生民兵参与了城市外围要点的防御,参与巷战演练,做好了与城市共存亡的准备。
莫大学生民兵师是苏联全民抗击法西斯的缩影。战后,这支部队的事迹被载入史册,成为莫斯科保卫战中“平民战士”的典型代表。
莫大民兵师牺牲同学的铭字镌刻于校史馆。校史馆的玻璃展柜中陈列着1941年牺牲学生民兵的数学笔记,泛黄纸页上弹孔穿透了偏微分方程公式。
(5)第七、八句,“冰雪时节,科学火炬跑”。
莫大自新世纪2000年至今,每年1月冰雪时节举办从主楼出发、主楼顶部红星注目下的“科学之光”学生火炬跑活动,纪念莫大创立,纪念创始人罗蒙诺索夫和“罗蒙诺索夫科学精神”。象征冰雪与热血青春交融,象征知识的传递与科学精神的延续,象征古老大学既历史厚重又青春不息。
十
“壁画中的大学”
——访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1)
墨都悠久大学城,
校区荣列世遗名。(2)
彩石不语铭青史,
独立风雷画中鸣。(3)
校长楼前风色新,
人民学府共前行。(4)
千炬众传变革梦,
百年星火照征程。(5)
【注释】
(1)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简称墨大,始建于1551年,是拉丁美洲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大学之一,也是世界上规模较大的高等学府,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
该校现拥有14个系(学院),30多万名学生,25000名教师,培养了一大批包括多位墨西哥总统、诺奖得主在内的杰出校友。大学城占地面积7.3平方公里,像一座小城市。
该校被誉为“壁画中的大学”、“露天壁画博物馆”。
(2)第一、二句,“古老大学核心校区入世遗”。
2007年,该校包括中心图书馆、校长楼在内的大学城核心校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壁画是校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之一。
(3)第三、四句,“中心图书馆壁画”。
该校中心图书馆壁画,是校区标志性的文化艺术遗产,也是墨西哥现代壁画的杰出代表,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图书馆壁画用的彩石,是从墨西哥全国各地采集的100多种不同颜色纹理的天然石材。以先进工艺镶嵌而成,属于马赛克壁画。
外墙壁画覆盖面积4000平方米,是制作时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世界上最大的马赛克壁画之一。 壁画分立中心图书馆四个墙立面,主要内容包括墨西哥原住民时期、殖民时期、独立战争、现代时期及大学精神,涵盖整个墨西哥历史。
(4)第五、六句,“校长楼壁画”。
该校校长楼壁画,采用丙烯酸涂料和新型工业材料。创作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
壁画名为《人民走向大学,大学走向人民》,呼吁大学承担社会责任和使命,体现大学精神。
(5)第七、八句,“火炬传递”。
校长楼壁画,描绘墨西哥社会各阶层向大学传递火炬,象征教育平等与社会变革,呼应画题的大学精神。
画面中心是握紧的手和燃烧的火炬,代表团结、革命精神与进步。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伊诺 二审 刁瑜文 三审 梁瑛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全国首家宠物气味图书馆空降罗湖,猫狗免费逛!树木、花草、各种动物毛发的味道……专属毛孩子的“气味藏书”,每周更新不重样!你家毛孩子最爱闻什么味道?是草地香、零食味,还是你身上的味道?快来评论区聊聊! *第1、50、100楼的宠主送【咖啡一盒】,盖满200楼加抽3位优质评论用户送咖啡!

在深圳做毛孩子,好幸福!不仅有宠物专属的“气味图书馆”,还有宠物火锅店、宠物公园……你还知道哪些适合毛孩子去逛的地方,快来鹏友圈安利吧! 【本期话题】#羡慕深圳毛孩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12月1日 【活动规则】带话题分享你认为值得一去的宠物友好地点,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
养宠家庭在遇到火灾时,若宠物惊慌躲藏,正确做法是什么?正确答案请看评论区!
00:15#深圳看海好去处#水墨大亚湾

【#我的年度关键词#】成长与超越😁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