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香港读大学的内地高考生看过来!这些变化和亮点抢先知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赵玉
11-26 18:0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内地高考生赴港求学热潮持续高涨。近日,2025香港高校升学博览会在深圳举办,现场人头攒动、咨询火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9所公立大学负责人均强调“多元选拔”“产业对接”“内地融合”三大关键词。

据悉,除香港中文大学保留统招通道外,其余8校均强化独立招生灵活性,通过扩招非本地生名额、新增AI与战略领域专业、优化跨学科培养模式,既延续国际化教育优势,又深度贴合国家战略及大湾区产业需求,为内地学子打造“升学—实习—就业”全链条支持体系。

香港九所公立大学2026年招生十大整体变化和亮点

1.招生模式格局重塑:港城大退出统招,独立招生成绝对主流

2026年 ,香港城市大学正式退出全国统招,转为“内地高考单独招生”,至此9校中仅香港中文大学保留教育部提前批统招资格。独立招生高校(港大、港科大等)均不占用内地高考志愿,考生可同步申请内地高校,未录取不影响内地志愿投档,实现“双保险”升学。所有独立招生高校均开通专属网申系统,支持线上提交材料、手机端操作,取消纸质材料邮寄,申请便捷性大幅提升。

2.非本地生扩招落地:比例提高,无省市名额限制

香港特区政府《2025 施政报告》宣布,自2026-2027学年起,特区政府将8大高校的非本地生自费就学人数上限,由相当于本地学额数目的40%增至50%。所有高校均取消省市配额,按全国统一竞争力排序录取,如香港理工大学明确“仅按高考成绩+面试表现择优”。港大录取名额从360人增至400人,港科大从250人增至300人,浸会大学非本地生录取人数较上一学年增加约45%。各校录取名额将结合港府政策、报名人数及考生质量最终确定。

3.前沿专业密集上新:精准对接国家战略与产业需求

港大新增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计算与数据科学等专业,首次对内地生开放牙医学士专业,无文理科限制。

港科大新增微电子及集成电路、能源及环境工程等五大专业,对接芯片战略与“双碳”目标。

港城大开设全港首个国际认证六年制兽医学士课程,新增智能科学与量子计算、碳中和系统工程等前沿专业。

浸会大学新增“数字未来与人文学科”“艺术及科技”等跨学科专业,理学院设“商业计算及数据分析”专业。

都会大学新增放射诊断学、机器人和自动化工程专业,获教育局专项拨款支持。

4. 除港中文外,其余八校均明确英语单科最低要求(150分制):

高分门槛专业:港大法学、港城大兽医学需135分以上,港大商科/工程专业140分以上可优先评估。

中等门槛专业:港理工商科、港教大普通专业需120分以上。

基础门槛专业:浸会大学、岭南大学普通专业普遍要求110分,都会大学英语研究专业110分、普通专业100分。

港大、港中文等明确“不承认地方性加分,仅看高考裸分+英语单科”。

5.考核机制前置优化:预面试+多元评估,部分专业免面试

早轮申请通道:港理工“3D综合评估入学计划”设2月5日早轮截止、5月15日主轮截止,早轮申请者高考前可获有条件预录取。

提前面试:港大“多元卓越入学计划”面试提前至1—2月,非学术经历权重占15%;港科大竞赛省一等奖以上可申请预录取。

简化流程:浸会大学仅保留传媒、商科等热门专业面试,其余专业取消额外面试。

6.跨学科培养成标配:双学位+第二主修,模式更灵活

浸会大学推出七大跨学科第二主修(如“应用人工智能与可持续社会”)和两个第二主修(如“人工智能及数据科学”),毕业证书明确标注。

港教大所有13个五年制教师教育课程升级为双学位(如“英语研究与数码传讯+英文教育”),非教师专业强化“专业+教育思维”融合。

港大推出工学学士与人工智能理学硕士5年制本硕连读项目,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合作双学位。

岭南大学新增跨学科“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专业。

7.奖学金扩容提额:自动评估,覆盖超三成学子

港城大明确“入门奖学金自动评定,分全额、全免学费、半免学费三类”。

港大约25%-33%的内地新生可获得不同额度奖学金,最高级别奖项可覆盖全部全额学费+每年6—9万港元生活费。

港中文省排名前10名获全额学费+每年6.6万港元生活费,省排名前50名全免学费,荣获全国性竞赛一等奖获5万港元专项奖励。

港科大最高奖学金额度为“全额学费+基本生活费”,国际奥赛获奖者额外获每年6万港元生活费。

岭南大学和都会大学奖学金自动评定,无需单独申请,最高分别为20万港元/年、8万港元/年。

8.住宿保障升级:新增数千宿位,解决居住顾虑

香港推出“城中学舍计划”,鼓励商厦改建学生宿舍:浸会大学新增1700个宿舍床位,港中文、港理工大学未来3年将新增数千个宿位,港理工优先保障内地生住宿。

9.大湾区就业衔接深化:校企合作+跨校联合,实习就业全覆盖

港中文近年推出“2+2”协作双学位项目,学生可获港中文与港中文(深圳)双学位,配套大湾区带薪实习。

港理工与华为、腾讯等企业合作,所有本科生必修实习,实习地点覆盖香港、深圳、广州等地。

港教大把内地学校实习列为必修环节,合作学校超50所,毕业生可直接申请港澳及内地教师资格证。

都会大学允许休学参与大湾区企业全职实习,实习经历可折算学分。

10.申请服务智能化:延长截止时间,流程更便捷

港大、港理工等延长申请截止时间(港大截止至6月28日),考生高考后仅需补充成绩截图;所有高校支持在线上传高中成绩单、获奖证明等材料,无需邮寄纸质文件。

香港9所公立大学2026 年内地招生新政落地,以独立招生为主流、扩招名额、新增前沿专业、优化升学就业支持为核心亮点。新政既为内地高考生提供多元升学选择,又精准对接国家战略与大湾区产业需求,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编辑 李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闻坤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赵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