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用中文接受采访,就要用中文说完” 深圳特区报专访埃塞前总统穆拉图·特肖梅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肖意 方慕冰/文 苗威 贾瑞芳 肖敏/视频
09:3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日前,被习近平主席亲切地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特肖梅,在深圳接受了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专访。

多彩非洲大陆的东端,恰似一只角伸进印度洋的地方,叫作非洲之角。

非洲之角,是欧亚非海上交通枢纽、地中海门户。

素有“非洲屋脊”之称的埃塞俄比亚(简称埃塞)就位于此。

作为非洲之角的“稳定锚”,埃塞对地区和平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埃塞是非洲五大经济体之一,非洲第二人口大国,非盟总部所在地,是金砖新一轮扩员中唯一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方。

今年11月24日,是中国同埃塞俄比亚建交55周年的日子。日前,被习近平主席亲切地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特肖梅,在深圳接受了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专访。

准备好的翻译没有派上用场

进入东非大陆的赤道上空,透过飞机舷窗向下俯视,贯穿埃塞全境的“东非大裂谷”清晰可见。

埃塞,被誉为咖啡的“故乡”。据说,“咖啡”一词也是由埃塞南部的“咖法”这一地名转化而来。

埃塞,更是人类320万年前的祖先“露西”化石发现地。在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国家博物馆里,“露西”复制品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人类的摇篮”的故事。

埃塞,也是穆拉图·特肖梅的家乡。

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特肖梅。深圳特区报记者 苗威 摄

他曾在中国学习、工作、生活了十几年。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回国后,他曾任埃塞经济发展和合作部国务部长以及驻华大使等职务,并于2013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就任埃塞俄比亚总统,为推进中埃塞两国友好交往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30多年没有说中文,开始用中文接受采访,就要用中文说完。”半个多小时采访中,从对中国的感情讲到与深圳的渊源,从加强埃塞与中国的合作讲到欢迎深圳在内的中国企业到埃塞投资,深谙中国文化的穆拉图特意没有使用自己表达更为流利的英语,而是全程使用中文交流,让我们提前谋划、准备好的翻译根本没有派上用场。

“我虽然在埃塞俄比亚出生、长大,但我的教育是在中国培养的,这是非常有帮助的”

68岁的穆拉图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步履稳健。

坐在放置着中国与埃塞两国国旗的桌子边,我们开始了对话。

“我第一次到中国来是1976年,在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中文,后来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研究生转到了北大国际政治系,先后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虽然时隔近50年,穆拉图依然清晰记得在北京学习的美好时光。

“我高中毕业就来到了北京,跟中国同学一起上课。”穆拉图加重了语气,“我虽然在埃塞俄比亚出生、长大,但我的教育是在中国培养的,这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中国受的教育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穆拉图坦言,从北京学成回国后,他把从中国学习掌握到的知识和经验做法应用到工作中,将中国式现代化理念引入埃塞,强调基础设施发展对国家转型的关键作用。他曾先后担任埃塞驻日本、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的大使,也曾担任埃塞政府经济发展及合作部国务部长、农业部部长和议会联邦院议长,并于2013年当选为埃塞俄比亚总统。

“埃塞俄比亚要实现现代化,要向中国学习”

“在加强埃塞和中国的经济关系方面,做了一些努力,有一些帮助。”穆拉图谦逊地说,在埃塞工作二三十年间,他一直致力于推进埃塞跟中国开展各种各样的合作,加强双方的经济往来和联系,两国关系越来越好,“直到现在,我都特别关心中国企业到埃塞俄比亚投资。两国关系建立在经济互利基础上,就会加强双方友好关系,到现在我还是继续在这方面努力。”

穆拉图说,希望有更多的中国公司到埃塞去投资和开展合作,在推进当地建设中实现共同发展,当然,“到我们国家去投资的话,必须成功”,这样才对双方都有利,才能实现双赢。

在穆拉图看来,埃塞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与中国越来越紧密的经济交流合作,离不开在埃塞投资的中国企业的大力推动。

“埃塞俄比亚要实现现代化,要向中国学习。”穆拉图笃定地说,向中国学习的最好办法,就是欢迎更多深圳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到埃塞投资。

上世纪七十年代就路过深圳,这次是慕“明”而来

2014年7月,穆拉图就任总统后首次出访就来到了中国。在北京,习近平主席同他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称赞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为推动两国友好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穆拉图来到深圳考察,参观了华为、中兴和深圳博物馆。

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特肖梅日前来深访问深圳能源集团南山能源生态园。(图片由深圳能源集团提供)

早在1978年,还是北大学生时,作为外国留学生的穆拉图就曾路过深圳。在他的印象中,那时候的深圳没有一座高楼大厦,称不上是一座城市。

“2014年来时,看到深圳的变化特别大,简直不能相信。”穆拉图说,他曾多次路过、到过深圳,仅仅几十年时间,看到深圳如今经济发达、科技先进,发展成为现代化城市,非常令人高兴。

穆拉图笑言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到深圳,但这一次慕“明”而来,肯定是在深圳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次。

穆拉图口中的“明”是深圳眼科专家姚晓明博士。

两人今年5月份在埃塞结下了友谊。当时,姚晓明参加由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凌锋教授发起的2025年中国志愿医生非洲医疗义诊公益行动,为穆拉图夫人等30多位当地患者实施了白内障手术。精湛的技艺,加上中国驻埃塞大使馆方面的推荐,让穆拉图认准了热心肠的姚晓明。这次做眼部保健,他专程来深,也看看深圳发展和变化,推进双方合作。

“这次在深圳,认识了不少中国朋友,热情好客,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穆拉图开心地说,深圳美食多,每天的行程也很丰富。

“虽然现在已有深圳企业去投资,但是不够啊,希望更多的深圳企业到埃塞去”

今年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经过45年的发展,深圳经济总量已跃居亚洲城市第四位。这让多次来深的穆拉图深有感触。

“虽然现在已有深圳企业去投资,但是不够啊,希望更多的深圳企业到埃塞俄比亚去,多多交流和接触。”穆拉图急迫地说,深圳的发展经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埃塞的发展很有借鉴意义。埃塞人文历史悠久,矿产等资源丰富,国内外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大,对周边非洲国家有影响力。如果深圳在内的中国企业能更多去埃塞投资,不仅能取得成功,对埃塞的发展肯定也很有帮助。

作为中资企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倡议的重要体现,今年4月份,深圳能源集团参与的亚的斯亚贝巴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签约。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当地环境污染问题,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2025年4月,在亚的斯亚贝巴市,深圳能源与中国电工有限公司、德国CEG公司共同签署了三方联合协议。(图片由深圳能源集团提供)

在深期间,穆拉图专门到深圳能源集团参观垃圾焚烧发电厂。深圳企业的环保理念和创新技术,中非合作进入的新阶段,都令其印象十分深刻。

“希望深圳更发达更繁荣,祝愿中国人民生活更幸福更美好。”穆拉图高度赞赏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大全球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表示钦佩。他说,中国是埃塞非常信赖的真诚的朋友,他将不断努力,加强两国的关系和友谊,更好造福两国人民,推进非中友谊和交流合作再上新台阶。

(感谢蒋萍萍女士、姚晓明博士、陈梅女士为采访提供的便利)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张蕾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袁斯茹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肖意 方慕冰/文 苗威 贾瑞芳 肖敏/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