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的秋夜,十五运会赛场灯火璀璨。从风雨中的田径赛道到碧波荡漾的泳池,从举重台的嘶吼到领奖台的相拥,运动员们用速度、力量、坚持与爱意,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瞬间。这些瞬间里,倔强的坚守、传承的光芒、赛场的不舍、温情的告别、圆梦的呐喊交织绽放,让体育精神直抵人心。

石智勇亲吻杠铃。
倔强
“吻别杠铃,是硬汉最温柔的告别”
11月19日,举重馆内杠铃碰撞地板的声响震人心魄,男子73公斤级决赛现场,34岁的奥运冠军石智勇正迎来职业生涯的谢幕之战。当他完成最后一次试举,将198公斤的杠铃稳稳砸向地面时,全场观众瞬间起立欢呼——这一成绩让他实现全运会三连冠,也为20年运动生涯画上句点。赛后,石智勇缓缓走向杠铃,俯身轻吻杠面,这个温柔的动作与赛场上的嘶吼形成强烈反差。“我真的举不动了!”颁奖仪式上,他红着眼眶说出这句话,声音里满是释然与不舍。这份与伤病对抗到底的倔强,让告别更显厚重,也诠释着体育精神中不屈的底色。

于子迪在比赛中。
传承
“破浪前行,新星接过传奇的炬火”
泳池内,新旧交替的传奇正在上演。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中,年轻选手于子迪如离弦之箭般破水而出,转身、划臂、蹬腿,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有力。当她触壁的瞬间,电子显示屏上2分07秒41的成绩让全场沸腾——这个数字不仅刷新了全国纪录,更打破了叶诗文保持了13年的亚洲纪录。赛后,这个曾视叶诗文为偶像的姑娘坦言:“我从来没想过能打破偶像的纪录,这是对我多年训练的最大肯定。”而作为前辈的叶诗文,也为后辈送上真挚祝福:“她有我的影子,但是她一定比我的上限更高。”泳池中飞溅的水花,见证着泳坛传奇的延续与传承,让希望的火种代代相传。

巩立姣在女子铅球决赛中。
热爱
“五连冠,是她写给铅球的漫长情书”
田径赛场的铅球投掷区,36岁的巩立姣完成了职业生涯的告别之战。女子铅球决赛中,她凭借19米68的优异成绩,成功实现全运会五连冠。25年的运动生涯,伤痛与挫折从未阻挡她前进的脚步。赛后,她与身边的后辈紧紧拥抱,轻声嘱托:“以后靠你们了!”将这份对体育的热爱与坚守传递下去。当她举起金牌向观众致意时,眼中闪烁的泪光,是对赛场的不舍,更是对职业生涯最圆满的告别。

苏炳添向全场观众及赛场鞠躬。
告别
“最后一舞,是告别也是新的起点”
11月20日晚8时25分,广东奥体中心的灯光聚焦在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赛道上,36岁的“亚洲飞人”苏炳添迎来职业生涯“最后一舞”。这是他第五次参加全运会,作为广东队第一棒选手,他的起跑反应依然出色,如离弦之箭般冲出。然而,二三棒交接时的细微停顿让广东队失去关键节奏,最终以38秒71的成绩获得第四名。比赛结束后,现场响起《讲不出再见》的歌声,苏炳添脱下战靴,绕场一周向数万名观众深深致意。“为了家门口的全运会,我坚持了4年,不想无端端地没有声息地跟大家说再见。”他动情地说。21年生涯的起点与终点都定格在全运赛场,这份“始于全运,终于全运”的情怀,让这场告别充满了温情与敬意。

本栏图片均由新华社、中新社发 何杰夺冠后挥拳庆祝。
圆梦
“38年的等待,终见沙漠玫瑰绽放”
11月15日的跨境马拉松赛道上,宁夏队选手何杰一路领跑,最终率先冲线夺冠,这是宁夏38年来首枚全运会夏季项目金牌。冲过终点的那一刻,他朝着看台上的家乡观众激动呐喊:“谁说宁夏生长不出来玫瑰,我就是啊!”这句呐喊背后,是他从十四运会第四名到如今桂冠加身的不懈奋斗,更是宁夏700多万群众的长久期盼。“我承载着家乡700多万人的期待,我必须证明,我能做到!”何杰的话语里满是笃定。38年的等待,在这一刻化作滚烫的泪水与欢呼,见证着坚守的力量。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刘彦 二审 李璐 三审 刘思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