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厦小学起步 全运赛场圆梦 十五运“深圳仔”罗禧隆的射箭奇幻之旅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孟菲
11-19 19:2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一次跨越多年的“回归”

在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场完成自己十五运会射箭比赛最后一轮后,罗禧隆摘下护臂,指尖划过熟悉的弓身。这片场地曾是他童年训练、比赛的地方,如今他以山西队选手的身份回到这里参赛。作为在深圳长大、深圳培养的射箭运动员,他的射箭之路从岗厦小学的懵懂接触开始,历经莲花中学的系统训练,再到后来跨省发展,如今终于站上了全运会的赛场,完成了一次跨越多年的“回归”。

故事的起点,是在岗厦小学的一堂特殊“选拔课”。9岁的罗禧隆从未想过,射箭教练那句“你的身材和视力很适合射箭”,会成为改变他人生的契机。彼时的他和许多深圳孩子一样,在少年宫的跆拳道班穿梭,尝试着各种兴趣爱好,而射箭于他,只是一份“想试试” 的新鲜。直到走进射箭训练场,拉开弓的那一刻,喧嚣的世界仿佛被按下静音键。“射箭能让我在烦躁时静心,专注做自己”,这份独特的归属感,让他在众多兴趣中坚定了选择。小学到初中,区、市甚至全国比赛,他参加了个遍。“其实我不觉得自己很厉害,但比赛总能打得不错”,这份从容与热爱,为他的射箭之路埋下了伏笔。

高中时期,学业压力渐增,罗禧隆的射箭生涯暂时按下暂停键。从每天训练,变成了每周末训练,对于“未来”罗禧隆开始感到迷茫。命运的转折在2017年到来,湖南省队重建,并积极向罗禧隆递来橄榄枝,想再试一试的他毅然接受省队邀请,并于次年跻身国家集训队,在全国赛场崭露头角。“真正成为一名射箭运动员,我不迷茫了,我想利用我射箭的成绩先去读大学,感觉自己还有很多理论知识需要提高。”在这种想法驱动下,罗禧隆于2019年从深圳考入山西大学运动训练专业。

冥冥中罗禧隆离不开射箭,进入大学后,他不仅在专业课程中深耕,更接手了学校的射箭社团。“接手时只有几十人,现在已经发展成了1000多人的大社团”,从组织体验活动到搭建交流平台,他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因射箭相聚,也让自己的热爱影响着更多人。与此同时,他代表山西大学参加大学生射箭比赛,并频频夺冠。大二时,山西省队发现了他,迅速投来橄榄枝。“当时同意进入山西省队,就是因为目标瞄准了十五运会。作为一名运动员,能够站上全国最高水平赛事,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我想弥补这个遗憾。”罗禧隆再次披上战袍,开启了“学业与训练双线并行”的生活。“专业队每天要练6到8小时,我就在训练和学习之间来回跑”,这份奔波与坚持,让他离全运会的梦想越来越近。

今年,已经研二的罗禧隆终于站上了十五运会的赛场——回到深圳,回到他射箭梦开始的地方。“站在熟悉的赛场上,我想起以前我就在这里训练、比赛,充满了亲切感。看着其它参赛选手们,我有一种‘看我家多漂亮’的骄傲感,很神奇。”罗禧隆这样说道:“虽然,我没能站上领奖台,但我很满意,我圆了全运梦。”

罗禧隆告诉记者,十五运会后,自己运动员的身份即将告一段落,但与射箭的缘分从未结束。在校期间,他已加入国家射击、射箭队后勤技术科研保障团队做课题,未来更希望“回到深圳,从事与射箭相关的行业”。这里,有他的父母,有他童年的训练场,更有那份难以割舍的故乡情。而他现在年仅8岁的妹妹,也拿起了弓箭,“说不定她比哥哥在射箭运动中走得更高、更远,多么值得期待。”罗禧隆笑着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窦延文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孟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