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道二】龙华十佳“小小领读人”姚若铱:走进“小豆豆”的巴学园,讲述爱与尊重的教育真谛

读特&深圳晚报记者 曾虹
11-21 23:28
摘要

“阅读时积累的故事与灵感,是我创作的底气,能通过镜头把这份热爱传递出去,真的特别有意义!”

“如果我是故事里的小豆豆,也会幸运地遇见巴学园,这里的教室是电车变的……”画面中,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手捧《窗边的小豆豆》,正对着镜头娓娓道来——这是龙华区华盛学校四六中队少先队员姚若铱在“童意创想”短视频大赛中的参赛作品《如果我是故事里的小豆豆》。她以细腻的演绎和真挚的讲述,带领观众走进书中那个充满奇迹的巴学园。

“只要捧起书,我就能瞬间沉浸在不同的世界里。”镜头之外的姚若铱,是大家眼中的“小书虫”。无论是情节跌宕的故事书,还是蕴藏宇宙奥秘的科普书,都成为她探索世界的窗口。对她来说,阅读不仅是汲取知识的途径,更是一场又一场奇妙的心灵旅行。

这个热爱阅读的女孩,同样钟情于用声音为文字“上色”。她喜欢琢磨文字里的情绪,在朗诵时让角色“活”起来,把散文的温柔意境传递出去。“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朗诵的美好,在文字与声音中共同成长!”这份对阅读和表达的纯粹热爱,成为了她参加“童意创想”短视频大赛的最初动力。

在参赛视频中,姚若铱以“如果我是故事里的小豆豆”为主题,带领观众重新认识了这部经典作品。她不仅生动讲述了巴学园的独特之处——电车教室、自由选课、耐心倾听的小林校长,更通过掏粪池找钱包、为高桥君量身定制比赛等细节,深入阐释了巴学园尊重个性、充满爱的教育理念。

“翻开《窗边的小豆豆》,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爱与自由的神奇世界。”姚若铱特别被小林校长花四小时倾听小豆豆说话的细节所打动:“现实中,有多少孩子的心声被大人忽略?小林校长的倾听,是对孩子最基本的尊重,让小豆豆感受到自己被看见、被重视。”

“合上书,我们不禁思考,真正的教育不是千篇一律地塑造,而是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姚若铱的家长在亲子共读中深有感触。她认为,每个看似特别的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而好的教育就是要发现这些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土壤里茁壮成长。巴学园运动会的设计更让她明白,教育不是将所有人塑造成同样的模样,而是要像园丁一样,根据每种植物的特性,给予阳光或雨露,让生命以最自然的方式绽放。

得知作品入围“童意创想”十佳的消息,姚若铱内心满是惊喜与感动。“阅读时积累的故事与灵感,是我创作的底气,能通过镜头把这份热爱传递出去,真的特别有意义!”她表示,未来将继续多读书、多探索,用更多创意短视频记录成长的美好。

读特&深圳晚报记者 曾虹

(作者:读特&深圳晚报记者 曾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