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城市都有它擅长的领域。但对像影石这种做智能硬件的团队来说,如果当时不在深圳,很可能就做不成了。”今年6月,全球智能影像龙头影石创新登陆科创板,距离这家企业成立不到10年,该公司“90后”创始人刘靖康这样谈及在深圳创业的感受。
今年以来,深圳打造全链条上市培育体系,以加快推动企业上市为核心,开展了一系列培育工作,支持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年已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达15家,其中科创板1家、深交所创业板3家、港交所3家、纳斯达克交易所2家、新加坡交易所1家。
上市公司总数近600家
从2013年不到200平方米的留学生创业园办公室,到2023年搬进深圳科技园核心地段的自建奥比科技大厦;从只有10来号人的初创团队,到拥有800多名全球员工的上市企业,奥比中光扎根深圳发展壮大,三年前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成为“3D视觉第一股”,如今最新总市值超320亿元。
“成立12年,奥比中光的稳健成长离不开深圳这片创业沃土,不仅从各级部门获得近20项科技攻关项目,同时在政府支持下成功搭建各类创新载体,还有包括福田引导基金在内的一系列资本支持也加速了公司发展。”奥比中光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得益于优良的创新与市场环境,深圳已经成为上市公司成长的沃土。截至目前,深圳境内外上市公司合计592家,其中,境内A股上市公司424家,包括深交所主板179家、创业板163家,上交所主板23家、科创板50家,北交所9家。
同时,深圳上市后备资源储备充足。在境内方面,深圳在审企业20家、在辅导企业100家;在境外方面,根据中国证监会公示情况,深圳有47家企业正在向证监会申报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其中申请在港交所上市的39家,申请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的8家。
“星耀鹏城”做优上市培育
助力本土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深圳全力以赴做好“优上市”培育工作机制。
近年来,深圳全面落实“国九条”相关系列政策及综改各项任务,与证监会建立沟通协作机制,联合深圳证监局、深交所举办拟上市企业培训、具身智能等重点产业专题培训,支持北交所深圳基地、上交所深圳服务基地在深开展企业服务工作。
深圳加快实施“星耀鹏城”行动计划,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上市培育品牌工程。今年以来,市委金融办联合深圳证监局、境内外各证券交易所、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各类主体开展近20场“星耀鹏城”上市系列培训,参训企业超700家次,调动企业上市积极性,支持企业做好上市规划和合规建设。同时,与境外交易所加强合作,支持企业“走出去”赴海外融资。
“我们持续优化上市服务水平,降低上市制度性成本,推动信用报告代替无违规证明改革覆盖47个部门领域,全力协调解决企业上市面临的产权确认、个税缓缴、经营场地稳定性、舆情管理等各类问题,为企业上市审核工作保驾护航。”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深市改革支持创新创业
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上市制度层面不断优化,不断提升的市场包容性让创新型企业的IPO之路越走越顺。
今年以来,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另外,快节奏的审核效率也让企业能够更快速登陆资本市场。当前,创业板IPO在审家数从高峰时期540家降至不足30家,充沛的审核资源支持优质企业申报。去年12月,汇川技术分拆联合动力获深交所受理,半年后即通过上市委审议,今年9月即完成首发上市。
作为保荐机构,面对资本市场改革机遇,深圳券商积极响应并推进项目储备,如中信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等头部券商,根据政策导向加速挖掘潜在符合第三套标准的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并紧锣密鼓地开展前期辅导与申报准备工作。
另外,并购重组是上市公司和产业企业进行资本运作、提升经营效益的重要方式,深圳企业抓住政策机遇,利用并购重组做强做大,切入资本市场寻求更多发展机会,积极整合产业资源,提升综合竞争力,同时盘活存量资产提升公司质量,防范化解风险。
编辑 秦天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詹婉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