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真正偉大的作品,能跨越時代叩擊每一顆中國心。11月21日至22日,保利劇院院線·深圳坪山大劇院年度重磅——中國國家話劇院話劇《四世同堂》即將兩場連演,八十五萬字文學巨著,凝練於舞台之上;十五年巡演淬鍊,鑄就不朽經典,市民將見證的不僅是故事,更是一堂生動立體的“語文必修課”,一次走進老北平的沉浸之旅,一部刻在中國人血脈中的家族史詩,一個民族的韌性、風骨與溫度。

老舍先生對民族、個人帶有悲憫,既不放過醜惡,也能抓住大時代背景里的每一點光亮,在生命和人性的中間地帶里始終保持了解與同情,因而讓後世讀者有深切的觸動。1937年,老舍先生隻身奔赴武漢,他的夫人苦苦掙紮了6年,於1943年9月逃出當時的北平獨自帶着3個幼小的孩子,50多天輾轉5個省,奇蹟般地出現在老舍先生的住地。此後一段時間,老舍夫人一遍又一遍地回憶起亡國奴生活的屈辱與痛苦。每當這個時候,老舍先生總是坐在一旁,默默地聽着夫人講述。終於有一天,他說話了,他說感謝她,給他“帶來了”一部長篇小說,它就是《四世同堂》。《四世同堂》這部長篇,被老舍自認為是“從事寫作以來最長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書”。他使用百科全書式的寫法,將17個家庭中的130個人物細膩地描繪出來,把抗戰時期北平淪陷區普通民眾的生活展現得無比鮮活,被稱為“值得每一代中國人閱讀的文學經典,值得每一個中國人珍藏的民族記憶。”

而在本周於坪山大劇院上演的話劇《四世同堂》中,田沁鑫導演則用一場白描式的“群像寫生”,將半個多世紀前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近乎1:1地還原到舞台之上。也將祁家、冠家、錢家三戶人家的鬥爭與忍耐,胡同里的特殊文化生活,如畫卷一般呈現給每一位觀眾。
導演田沁鑫曾在採訪中直言:“將85萬字的原著壓縮成兩三萬字的話劇劇本,一開始對我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了在三個小時的有限時間裡,將原著中亂世流離下的人情冷暖展現出來,田沁鑫選擇採用“新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將多媒體技術和寫實風格的舞台置景相結合,營造出獨特的戲劇觀影效果。小羊圈胡同中間是一個群體性社交的公共空間,通過演員們的推景和移步來完成環境場景的變化,讓整個疊化的舞台行雲流水一般絲滑。而那輛小洋車不但在場景轉化中擔當重任,還成為見證主要角色命運發展的敘述者和線索。
【中國國家話劇院】
中國國家話劇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直屬的國家藝術院團。1941年成立於延安,新中國成立後,經由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中央實驗話劇院兩院合併,於2001年正式成立中國國家話劇院。劇院擁有雄厚的藝術創作資源和輝煌的戲劇文化傳統。以歐陽予倩、廖承志、吳雪、舒強、金山、孫維世為代表的幾代戲劇前輩,奠定了劇院的誕生、發展、繼承和創新的堅實厚重的基礎。
中國國家話劇院堅持“中國原創、世界經典、實驗探索”的創作理念,樹立崇高藝術理想,擔當戲劇文化責任,堅定時代美學追求和科學經營理念,塑造國家藝術形象,努力發揮國家藝術院團的代表作用、示範作用和導向作用。
【劇情簡介】
一九三七年盧溝橋一聲炮響,拉開了中日全面戰爭的序幕,也徹底打亂了北平城裡小羊圈胡同平靜的生活。亂世之下,勤勞本分的城市平民的生活每況愈下:拉車的小崔、唱戲做票友的小文夫婦、熱心的李四爺、與奶奶相依為命的程長順……他們的遭際各有不同,卻都在逐漸喪失着最基本的尊嚴與希望。

淡泊名利與世無爭的錢詩人受到戰亂的波及家破人亡,而這卻促使錢默吟拋棄了知識分子的懦弱慵懶,成為了一個錚錚鐵骨的鬥士。與之恰成對比的,是那些借亂世上位的投機分子。冠曉荷大赤包夫婦就是這其中活得精彩滋潤的一對,而這並沒有得到冠家其餘成員的認可。
祁家是小羊圈胡同最本分平和的人家。面對變亂,家庭成員也凸現出迥異的派別立場。祁老爺子的三孫瑞全離家抗日音信全無;次孫瑞豐在妻子的慫恿下在偽政府中謀到美差;長孫瑞宣是一位中學英文教師,他在"盡孝"與"盡忠"之間因不能兩全而徘徊,掙紮着,同賢妻韻梅維持着一家老小生計。祁老爺子能否守住四世同堂的理想、能否過上八十大壽,成了他人生最後的懸念……(記者 焦家志)
( 文中圖片均為往期劇照,實際陣容以現場為準。)
【演出信息】
中國國家話劇院話劇《四世同堂》
坪山站卡司
邢佳棟飾演小崔
果靖霖飾演說書人
演出地點
保利劇院院線·深圳坪山大劇院大劇場
演出時間
2025年11月21日(周五)19:30
2025年11月22日(周六)15:00
演出時長
約180分鐘(中場休息10分鐘)
*本場演出1.1米以下兒童謝絕入場
演出票價
880/680/480/280/180元
購票方式
坪山大劇院微信公眾號/劇院官網/售票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