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东涌社区“党员+民政+社工+网格”织密特殊群体幸福守护网

朱冀
11-19 16:06
摘要

南澳东涌社区“党员+民政+社工+网格”织密特殊群体幸福守护网

在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东涌社区,一支由党员民政员、双百社工与网格员组成的“最小服务单元”,正以“党建+”模式撬动基层治理大能量。今年以来,东涌社区创新构建“党员+民政+社工+网格”四方联动机制,通过“一名党员一面旗,一支队伍一张网”,累计开展联合服务52次,为辖区25名特殊困难群众提供精准帮扶,让党旗在服务一线高高飘扬。

动态摸排建“活档”,精准服务“零距离”

“张叔,这两天下雨腿还疼吗?药快吃完的话我带您去社康中心开。”党员民政员巍哥与双百社工小芝的身影,总是结伴出现在社区的巷弄深处。他们一边唠家常,一边记录需求,并为每户送上印有联系方式的“联系卡”。“有事随时找我”的承诺,让这张小卡片成为特殊群体心中的“定心丸”。依托“民政+社工+网格”联动机制,社区对高龄独居老人、重度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群体开展“全覆盖、无遗漏”动态走访,累计走访特殊群体超300人次,建立“一户一档”动态管理台账25份,发放联系卡30余张,实现民生数据库“实时鲜活”、服务响应“一刻不误”。

个性服务解“心结”,暖心关怀“有温度”

“这些药放了好几年,全新的扔了怪可惜,但我总想不起来吃。”面对残疾人江阿姨因健忘导致的用药囤积,社工小芝耐心倾听后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江阿姨缺乏科学的用药提醒。找准这个“心结”后,小芝立即启动联动机制——党员民政员巍哥迅速联系社康医生上门进行药品鉴定,网格员阿健借排查安全隐患之际帮老人清理过期物品,小芝则用彩色标签制作了“早中晚”可视化药盒,并建立“家属+社工”双向提醒机制。如今,江阿姨已养成按时服药的良好习惯,日常生活更加规律安稳。这种“党员牵头破难题、社工专业解心结、网格延伸固成效”的服务模式,已成功解决类似个案20余例,真正实现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准帮扶。

前置排查除“隐患”,网格联动“保平安”

“阿婆,这个排插已经老化,容易引发短路,我们帮您换上新的安全排插。”在一次联合巡查中,网格员阿健凭借其专业敏锐度,发现了独居老人蔡奶奶家中的用电隐患。他立即在网格系统上报,党员民政员巍哥同步协调申请安全改造资源,双百社工小芝则对老人进行耐心的安全知识讲解和心理安抚。通过“网格发现、民政协调、社工疏导”的闭环,团队累计排查并整改类似安全隐患15处。此外,他们还共同组织了多场安全宣传活动,将防火、防盗、防诈骗知识以情景模拟、趣味问答等生动形式送入家家户户,为特殊群体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平安防线”。

 多元联动聚“合力”,民生保障“网更密”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大家一起努力,就能把服务做得更细、帮到更多人。”在党员民政员巍哥积极牵头下,他们成功链接东山寺等社会公益资源,为25户特殊群体和2位环卫工人送上“暖心包”。社工小芝积极培育社区内生力量,组建起一支15人的“东涌民政志愿服务队”,网格员则利用“人熟、地熟”优势发动居民加入。这种“党员引领、社工赋能、网格动员”模式,构建起“党群服务+专业社工+社区志愿者”多元共治格局,让“守望相助”在东涌蔚然成风。  

一面党旗引领方向,一支队伍服务到底。东涌社区通过“党员+社工+网格+民政”小团队模式,实现了资源在基层整合、服务在基层深化、问题在基层解决。下一步,社区将继续深化这一创新机制,让党的温暖通过一个个“最小服务单元”传递到每个需要的角落。

读特&深圳晚报记者 朱冀 通讯员 赖璟芝 黄小红


(作者:朱冀)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